- 時間:2025-03-26
- 點擊:0
- 來源:天水日報
據天水日報報道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將培育壯大多元特色產業作為持續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抓手,緊緊圍繞“2+5+N”現代農業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食用菌、中藥材、中華蜂等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中蜂產業鋪就“甜蜜路”。依托全縣300余種蜜源植物資源,大力發展養蜂專業大戶、蜂產品加工營銷企業等經營主體,構建了以蜂農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依托、蜂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產銷發展模式,積極打造“渭川之秀·楊河百花蜜”“榜沙臻蜜”“山丹蓮鈺”等蜂產品知名品牌,將中蜂產業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民產業。全縣現有養蜂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49個,其中省級示范蜂場3個、市級標準化規模養蜂場2個,100群以上的規模養蜂場15個,20群以上的規模養蜂戶317戶,規模化飼養蜜蜂1.2萬群,規模化程度達85%以上。
菌菇產業撐起“致富傘”。堅持將食用菌產業作為特色富民增收產業,建成馬力南陽、龍臺董莊、龍臺青山、山丹車川、山丹渭河等食用菌產業園7個以及城關鎮韓川村食用菌菌棒生產基地1個。引入全自動裝袋機、扎口機、刺孔機、烘干機等設施設備,大力開發食用菌脫水產品、香菇休閑食品、食用菌預制菜等,設計了隴上菜都灘歌香菇等多種食用菌產品,打造出了灘歌香菇、山丹滑子菇、沿安黑木耳等食用菌品牌,食用菌產業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又一特色產業。
中藥材產業開出“千金方”。把中藥材種植作為推進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種植大戶+基地+農戶”等種植模式,因地制宜示范推廣規模化種植,初步形成了南部高寒陰濕山區種植當歸、黃芪,北部山區種植柴胡、黃芩、款冬花,中西部種植半夏、柴胡、金銀花、萬壽菊的中藥材發展新格局。聚焦延鏈增收,扶持甘肅伏羲藥業有限公司建成中藥飲片加工生產線,主要從事柴胡、當歸、黨參、黃芪、金銀花等大宗中藥材的收購加工,年加工量達1500噸。2024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8萬畝,實現產值2.5億元,中藥材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良方”。【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裴婷婷?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