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27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通訊員?梁?璐
“現代化牛棚是自動化控溫、出水、上料,窯洞養殖通風好,散養對牛的生長有很多益處。目前,我養了506頭紅牛,養殖規模比之前擴大了很多。”提起平涼紅牛,31歲的吳春剛滔滔不絕,“我還在直播間賣農產品,隨著粉絲數增長,銷量也越來越高。”
這個戴著眼鏡、襯衫沾著草屑的年輕人,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都市白領到“甘肅省農業技術員”“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的轉變。
2014年,吳春剛辭去電腦技術顧問工作,放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平涼市崆峒區大寨鄉趙塬村,接手了父親的養殖事業。
“當時全村人都說我傻。”吳春剛笑著回憶。在牛棚與田地間,這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從頭開始學起:給難產母牛接生,舉著針管給牲畜防疫,駕駛農機收割青貯玉米……
“‘做好新農人,建設新農村’是我的目標。”吳春剛堅定地說。
在干好農業工作的同時,他率先將“農村淘寶”項目引進崆峒區各鄉鎮建點,后期又開展“天貓優品”項目和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
三年間,吳春剛考取獸醫資格證,牽頭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摸索“種—養—肥”生態循環模式,將秸稈變廢為寶,制成有機肥,帶動村民們一起養牛。
通過電子商務項目,吳春剛有效推動崆峒區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積極參與市區商務部門組織的電子商務推廣等活動,將農村電子商務與“三農”工作融合,逐漸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返鄉創業青年致富帶頭人。
2016年,趙塬村黨支部將吳春剛吸納進村“兩委”班子,并將其發展為黨員。
2019年,吳春剛跨村擔任馬營子村黨支部書記。
初到馬營子村,村集體賬上僅剩5萬元。吳春剛說:“必須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生活有奔頭。”
崆峒區委組織部為馬營子村配套1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通過四議兩公開、黨員大會、支部會等討論,村委決定將所有錢投入到養殖合作社。
“有了肉牛養殖分紅、土地租賃、閑置資產出租等收益,2020年馬營子整村脫貧,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到20余萬元。”吳春剛說,“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為下一步增進民生福祉打下了堅實基礎。”
危房改造資金申請、養殖合作社擔保貸款、電商培訓課堂……脫貧“組合拳”接連打出,馬營子村逐漸有了新變化。
“吳書記爭取上級扶持資金,指導我家建起380畝飼草基地,又對接快遞公司設立鄉級收發點。”如今,90后馬營子村村民馬貴祥年收入達15萬元,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伴隨著雷神廟、雨林村、馬營子村的雷雨馬黨總支的成立,雷雨馬綜合服務及康養中心在吳春剛的推動下新建落成,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公共服務,贏得了大家的廣泛稱贊。
走進雷雨馬綜合服務中心,“長者餐廳”的臊子面熱氣蒸騰,快遞點堆著待發的牛肉特產,文化室傳來留守兒童的讀書聲。
“去年我們幫鄉親們賣出120余萬元的農產品。”在吳春剛身后的榮譽墻上,“2024全國農村電商優秀案例”“國家T1級電子商務講師”等證書一一排列。
“今年,我們將持續擴大平涼紅牛養殖規模,做大做強產業鏈,探索開辦平涼紅牛品牌線下專賣店,推動平涼紅牛品牌提檔升級。”吳春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