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4-01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記者?楊麗君?肖紅?尚敏賢
在禮縣洮坪鎮竹元村的層巒疊翠間,一座“會呼吸”的礦山正悄然改寫傳統礦業開發邏輯——禮縣金山金礦日處理2000噸采選工程,以“生態優先”為底色,將綠色基因植入黃金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這座由隴南紫金礦業有限公司投資4.14億元開發建設的省級資源開發重點工程,不僅刷新了隴南產金紀錄,更用科技創新與生態智慧,在秦巴山區繪就“綠富同興”新圖景。
礦山披綠:開采線與生態線同步延伸
在金山金礦中央控制室,巨大的電子屏上跳動著礦山的“數字生命體征”:
仔細查看,顛覆了人們對礦山的刻板印象:爆破作業區揚塵監測儀實時跳動數據,智能霧炮車緊隨挖掘機降塵;運輸道路兩側,綠油油的樹苗在春風中搖曳。
金山金礦保有礦石量1147.19×104噸,金金屬儲量達26.84噸,礦山服務年限21年,最終產品為浮選金精礦,精礦Au品位25g/t。項目采用“露天+地下”聯合開采模式,露天采場通過穿孔、爆破、鏟裝、運輸四大核心環節實現高效作業。
隴南紫金金山分公司安全環保總監林傳遠介紹,露天采礦工程通過優化生產全流程管理,構建起從爆破源頭到資源再利用的精細化管控模式。
施工方則采用“分區分層、礦巖分爆”技術,在穿孔爆破階段即實現礦石與廢石的精準分離,為后續資源分類處置奠定基礎。
在礦石運輸環節,露采場采出的原生礦石統一運至選廠,同時根據配礦需要,部分礦石在礦臺堆存,既保障選廠連續穩定生產,又實現礦石品位靈活調控。
廢石處置方面,礦山嚴格遵循“高土高排、低土低排”環保準則,將不同標高的剝離廢石就近排入匹配的生態型排土場,最大程度減少運輸揚塵與能耗。
“這種全鏈條管理模式讓資源利用率大大提升,運輸成本也相應下降。”林傳遠說,當前,礦區已形成爆破—運輸—排棄的閉環管理系統,配套建設的防塵抑塵設施和邊坡監測系統,實現了資源集約化利用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綠利共享:一座礦山帶活一片鄉土
金山金礦自2023年3月底啟動建設以來,以“紫金速度”刷新行業紀錄——項目僅用9個月便完成建設并實現聯動試車,2024年3月正式投入試生產后快速達產達標。
最新數據顯示,該礦2024年度已交出產金633公斤、產值3.11億元、創稅2508萬元的亮眼成績單,2025年1-2月黃金產量突破170公斤,一季度預計實現260公斤,強勢奪取“開門紅”。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金山金礦全年黃金產量預計達到1084公斤,產值將突破5.7億元,稅費貢獻預計翻番至5852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該礦產能釋放將有力支撐隴南紫金實現年度產金7.17噸的戰略目標,其單礦貢獻率將達到15.1%,成為黃金板塊增長的新引擎。
同時,該項目通過技術創新構建綠色礦山體系,采用智能化選礦系統和環保型浸出工藝,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率超77.76%。
“金山金礦不僅貢獻了真金白銀的財政稅收,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也給周邊群眾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更帶動當地運輸、服務等關聯產業增收。”禮縣工信局副局長王琪介紹道。
目前,金山金礦已帶動周邊鄉鎮500余個就業崗位,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正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