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07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謝曉玲
近日,在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營盤村的“桃園開鍋羊肉”大棚內,綠意盎然的蔬菜與粉白相間的桃花相映成趣,銅鍋升騰的熱氣裹挾著羊肉鮮香,游客們圍坐雕花木桌大快朵頤,一派火熱景象。
這個由營盤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打造的特色項目,自今年2月營業以來已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收入4萬余元,成為金昌市農旅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
“我們通過‘三變’改革盤活閑置資源,將傳統大棚改造成集餐飲、采摘、娛樂于一體的復合空間。”村黨支部書記王軍道指著規劃圖介紹,800平方米的大棚巧妙利用桃樹分隔空間,設置四個獨立就餐區,每個區域配備火鍋區和休閑區。
負責人姚興湖介紹,大棚錯峰培育10余種時令蔬菜,這種“移動菜園”模式不僅縮短生長周期,還開發出育苗盤銷售新業態,游客可將“微型菜園”帶回家延續農耕體驗。
沿著陳金公路前行,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的草莓大棚在春日暖陽下泛著銀光。種植戶焦興輝正忙著給奶油草莓疏果:“基地3個草莓大棚的草莓去年11月下旬就開始上市,能采摘到今年7月。”
“我們利用城郊地理優勢,盤活集體耕地及荒灘,發展26座設施大棚,著力打造集研學旅游、休閑采摘、餐飲娛樂于一體的旅游觀光采摘農業。”陳家溝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輝文介紹,“接下來,陳家溝村將利用‘雙灣吃頭節’‘草莓音樂節’等旅游品牌,逐步拓展農耕體驗、認養農業、生態休閑、民宿體驗等業務,以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產業聯動同樣體現在金川區寧遠堡鎮新華村的“趣野荒原”帳篷營地。新華村將116座日光溫室與露營基地串聯,游客上午采摘鮮食玉米、貝貝南瓜,下午體驗野炊燒烤,晚上參加篝火晚會。兩年來,營地已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帶動農產品銷售超30萬元。
在永昌縣南壩鄉,三炮臺養生茶封裝機正將山楂、菊花等原料變成精致茶包。該鄉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在4700畝經濟林中套種中藥材,開發出果干、花茶、香包等深加工產品,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南壩鄉西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文山算著經濟賬:“過去賣鮮果每斤5元,現在加工養生茶每盒增值到30元。”
與南壩鄉不同,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通過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引導13戶村民將閑置農房入股旅游公司,建成共享農莊、梨園迷舍等特色景觀,打造“鄉韻龍景·幸福慢村”旅游品牌,去年村集體增收14萬元。
在龍景民宿營地上班的村民唐菊蘭說:“現在守著家門就能掙三份錢——土地流轉金、入股分紅和工資收入。”
從設施大棚到田園綜合體,從傳統種植到體驗經濟,金昌市以“農旅融合”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這片曾經“風吹石頭跑”的戈壁之地,如今處處涌動著產業振興的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