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23
- 點擊:0
- 來源:新甘肅客戶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曉君?白永萍?馬小龍?馮樂凱
新甘肅客戶端?魏娟?王昱鈞
大河奔流,新時代的工業脈動在黃河兩岸澎湃不息。老牌企業里現代化的生產設備開足馬力,高新企業里全自動的生產車間高效運轉……黃河水滋養的不僅是工業筋骨,更孕育著生生不息的產業生態。
如今,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新質生產力”目標重塑產業格局,這座西北工業重鎮如何在新的賽道上突圍?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一行近日走進蘭州市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轉型車間一線,尋找老工業基地的“煥新密碼”。
位于蘭州市安寧區的甘肅長風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展示的多用途機器臂產品。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長風破浪競芳華
孟夏之日,萬物并秀。
走進位于蘭州市安寧區的甘肅長風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機器人車間,上下料焊接工作站里,兩臺工業機器人正在互相配合著自主完成識別工件規格、定位工件位置、自動抓取、聯動焊接等一列復雜工藝。
這一幕,令人回想起十年之前,這家以生產洗衣機、冰箱、電視等傳統家電為主的企業,面臨著嚴峻的市場挑戰。
“當時洗衣機等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受限于生產技術等多方面條件限制,我們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長風電子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黨支部書記鄧東紅回憶道。
市場由盛轉衰,產品競爭力不足,站在時代變革的十字路口,要么在低端市場掙扎,要么向新技術沖鋒。作為曾經的國家“一五計劃”重點企業,長風科技不甘落后。
轉型的突破口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2019年在母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長風廠開始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廠房升級改造、老舊產線拆除回收、引進工業機器人生產線、選派年輕職工到兄弟單位學習先進技術……
強省會行動開展以來,蘭州集中力量突破產業技術短板,加強戰略性前沿技術攻關,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助力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轉型大刀闊斧,經歷過短暫的陣痛以后,老廠房煥發出新生機。
蘭州市安寧區的甘肅長風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智慧倉儲系統,AGV智能運輸小車正在運輸材料。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二十多年前我進廠時,車間里全是洗衣機生產線,200多名工人在一個車間忙碌。誰能想到,如今僅僅28人就能保證一個車間的高效運轉。”作為老長風人,近幾年公司的發展變化之大,連鄧東紅都感到驚訝。
如今,長風電子科技機器人分公司產品涵蓋工業六軸機器人等6個系列10余款機器人,年產能達到2000余臺,產品遠銷寧夏、湖北、山東等地。
長風電子科技機器人分公司副總經理劉錚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技術沉淀,如今憑借著可靠的技術、核心部件穩定且在西北地區較高的技術水平,讓我們面對市場有充分的信心。”
實習生在蘭州市安寧區的甘肅長風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智能制造實訓現場參觀學習。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從生產傳統家電“三大件”,到產品涵蓋高新電子產品、微電子、信息產品、航空航天產品、工業機器人及智能成套裝備等領域,長風電子科技在創新中重獲新生,近幾年來,公司累計獲得國家專利25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2項,被先后評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甘肅省無人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省級“智能機器人產業鏈鏈主”企業。
長風科技的轉型,是蘭州市推進傳統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這座工業老城如今已形成鮮明的創新生態:實施“蘭白兩區”新一輪發展規劃,建成運營蘭白張江科創飛地等一批創新中心,蘭州高新區在2024年全國178家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排名第53位,組建化工新材料等省級創新聯合體5家,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43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1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基地235家,這些創新實踐讓眾多老廠房里涌動著“智”造活力。
唯有堅持立潮頭
老企業煥發新動能,新技術加速涌現,在科技創新的路上蘭州始終走在前列。
在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控制室,集成了數塊屏幕的控制大屏上,車間各個角落一覽無余,各項生產指標清晰明了,設備運行情況隨時掌握……正在悄然運行的這套疫苗生產設備領先全國同行。
工作人員在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控制室查看生產數據。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早在上世紀,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就開始推廣我國第一個滅活疫苗,我國第一個口蹄疫疫苗中試車間、第一個口蹄疫疫苗GMP生產車間都在此誕生。
2003年,研究所為了順應國家科技體制改革潮流,成立了中農威特公司,憑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成熟的設備,公司在國內的動物疫苗領域始終保持一定的優勢地位,口蹄疫疫苗出口越南,產品成功走向國際市場。
但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唯有堅持創新,才能始終穩立潮頭。
在實現動物疫苗生產全自動化以后,為了提升疫苗生產質量和效率,中農威特又投入大量資金自主設計研發疫苗生產線,首創了100至12000L全自動大型生物反應器,可同時用于人用和獸用疫苗制造,我國高端生物醫藥裝備也從此走向國產化。
工作人員在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疫苗生產車間操作設備。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中農威特副總經理劉學容介紹:“設備升級以后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0%,產品質量也大幅提高,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了更多的機遇。”
近年來,蘭州市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聚力強化創新策源能力。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在蘭軍工企業、駐甘央企等在蘭科研“新四軍”成為蘭州科技創新的有利土壤,助力蘭州打造國家重要的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
“科技創新是生存之本”。秉持這樣的信念,中農威特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圍繞產業需求,全力打通基礎理論、產品孵化到推廣應用的創新鏈,以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動能。
“從基礎研究到基礎創新,從科研成果轉化到市場化推廣的全過程全鏈條創新是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劉學容說。
甘肅省獸用疫苗產業鏈鏈主企業、2023年蘭州市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先進集體、甘肅省第四批智能制造體系建設“數字化車間”、2024年甘肅省高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企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中農威特展廳墻上掛著的這些榮譽,見證了這家公司以創新為本的發展之路。
據介紹,2024年,蘭州市共1548項省級科技成果登記入庫,比上年多出20%以上,這些成果中,3項國家科技二等獎、158項省級獎勵尤為亮眼。
同時,蘭州科技大市場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共建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甘肅工作站,在技術開發、轉讓、咨詢等方面為高校、院所、科技型企業提供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5萬余項,技術合同交易額97.59億元,幫助中小企業享受減免稅政策2.6億元。
扎根西部逐蒼穹
位于蘭州市東部的蘭州高新區,多家高新企業匯聚于此,是蘭州又一個科創高地。
走進科技城中的蘭州真空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航天裝備車間,自動化運輸車來回穿梭,工人正在焊接一個個復雜的真空設備,經過調試以后,這些設備將發往全國各地。
蘭州真空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航備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生產訂單產品。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工廠,卻生產出了多個全國第一——我國第一臺大型無油超高真空抽氣機組、第一臺超高真空電子束擴散焊機、第一臺大型天文望遠鏡真空鍍膜機、第一臺低溫液氫燃料稱重計量容器,歷年來有58種產品分別獲得國家、部、省頒發的82個科技進步獎和新產品成果獎,參與制定行業標準20多項,所研制的空間模擬設備夾層熱沉等關鍵設備打破國外壟斷……
相比于東部地區的同行企業,無論是區位還是生產條件,蘭州真空優勢并不明顯,又何以做出這樣的成績?
“我們始終緊跟國家大科學項目需求牽引,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蘭州真空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閆格告訴記者,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主攻方向。
面對國外對大口徑低溫泵等航空航天關鍵設備的技術封鎖,蘭州真空公司主動攻堅,建立十多人的技術團隊,反復實驗上百次,歷時兩年多,最終成功攻克這一“卡脖子”技術。
技術突破的關鍵在于培養人才。“我們堅持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給予研發人員充足的試錯機會,讓大家敢于創新。”閆格說。
2021年,蘭州真空啟動“真空裝備產業園”建設項目,省發改委給予了8600萬元的專項建設基金支持,同時,省市相關部門在人才待遇和項目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同時,從人才的“引育服用”四個方面著手,持續迭代升級人才政策體系,吸引集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省級以上科技創新研發人才團隊數量突破1600個,近三年,42名兩院院士、40名“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扎根于此,催生3項國家級科技獎勵。
科技創新也為蘭州真空敲開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大門。
蘭州真空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航備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生產訂單產品。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樂凱
近年來,蘭州真空從無到有拓展民用航天和半導體市場,2023年與華為、中微電子等企業合作,累計簽約8000余萬元;2024年累計合同額達1.5億元,其中商用項目占4000多萬元。
近年來,更多關鍵技術在蘭州實現突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醫用碳離子治療系統填補了高端醫療器械碳離子治療系統國產化空白;蘭州大學研制出我國首臺套緊湊型D-D中子發生器,成果突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和封鎖,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蘭州海默科技研發的水下多相流量計技術參數達國際領先水平,是全球唯一可國產化的相關設備……
從“一五計劃”時期的工業搖籃,到新質生產力的西部高地,科技創新始終是蘭州發展的底色。數據顯示,蘭州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82.61%,位居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第80位、全球百強科研城市第59位,創新能力躋身全國28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43位,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達1.2萬余件,同比增長13.76%——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座老城向新而生的決心。
站在新質生產力的潮頭,蘭州正以黃河之水的磅礴氣勢,在科技創新的征途上劈波斬浪,在新質生產力的航道上穩穩揚起風帆。
【記者手記】羊皮筏子“賽軍艦”
白永萍
當老工業基地遇上新質生產力會擦出何種火花?一方面,是傳統產業作為中流砥柱,民生、就業、經濟等萬千所系;另一方面,是新質生產力的潮流,要發展、要增長、要未來,創新是必由之路。
作為西部地區具有深厚底蘊的重要工業基地,蘭州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不光要把新科技企業請進來、留下來、做大做強,傳統工業企業也不能掉隊。
為此,蘭州走出了一條“煥新”路子,全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的一攬子政策……建設制造業強市、創新蘭州、縣域振興、開放型城市、文化強市的一系列措施相繼推出,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為新科技企業吃下了“定心丸”,為傳統企業裝上了“科技芯”。
采訪中,我們感受到最多的是“驚訝”:長風廠居然也能生產工業機器人、蘭州生物的老廠房里居然裝滿了高精尖設備、不起眼的“小廠”里居然在為“國之重器”制造零部件……
采訪的車輛經過南濱河路時,一座矗立在黃河岸邊的雕塑十分顯眼,用黃河石砌成的浪頭上,一個巨大的花崗巖制“羊皮筏子”隨浪涌起,上面,黃河兒女正勇立潮頭、奮楫搏浪。同行的地方同志笑道,“裝上高科技的馬達,我們的羊皮筏子也能賽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