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28
- 點擊:0
- 來源:天水日報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吳銀霞?趙軍霞
日前,走進甘谷縣辣椒集約化育苗基地內,農戶們正忙著起苗、覆膜、移栽,用汗水澆灌著辣椒產業之花。近年來,甘谷縣依托市農科所建成的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聚焦辣椒產業需求,通過設備升級、技術革新、全鏈跟蹤等服務模式,為當地辣椒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注入強勁技術動能。
智能設備賦能育苗移栽效率雙提升
從培土、裝盤到點種、擺盤,甘谷縣安遠鎮王馬村辣椒育苗基地今年首次采用機械化育苗,運用智能點種機配合連棟溫室精準調控的溫濕度與光照,讓辣椒出苗率躍升至99%以上,育苗周期也縮短了10天。“通過天水試驗站專家的全程指導,出苗率實現了新的突破,目前22個大棚的800萬株苗長勢良好,正在起苗移栽階段,能夠保障周邊鄉鎮的栽植需求。”安遠鎮王馬村集約化育苗中心負責人劉雪峰邊忙著指揮起苗邊向記者介紹。
科技賦能高效育苗的同時,機械移栽也成功破解傳統人工成本高、成活率不穩等難題。
在甘谷縣西溝流域辣椒標準化種植基地,今年的種植規模由500畝擴大到1000畝,為提高移栽效率,基地在天水試驗站的指導下,引進了智能移栽機。
“這款辣椒移栽機,只需要3個人從旁邊輔助,1天就能移栽10畝地,傳統人工要完成這個工作量需要30多人同時工作,相較之下,機械化移栽大大縮短了時間,節約了成本。”甘肅嘉晟世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頡恭說。
技術下沉田間破解產業瓶頸難題
“穴盤育苗講究‘控水控溫促根系’,移栽后要及時澆定根水……”日前在安遠鎮的技術培訓會上,試驗站專家向百余名椒農講解辣椒種植的基礎理論。為解決農戶種植技術參差不齊的問題,試驗站在整合推廣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滴灌等關鍵技術的同時,今年年初,還從市農科所抽調9名蔬菜專家組成技術服務隊下沉一線,為辣椒育苗保駕護航。
“在辣椒苗生長中期,我們基地的苗普遍出現生長緩慢、發黃的現象,通過調整溫度、濕度都無法改善,最后是天水試驗站的技術服務隊幫我們解決了問題。”劉雪峰說。
“團隊通過兩三天的蹲守觀察,終于找出了罪魁禍首,原來是基地更換了水源,水質含堿量過大造成的。經過調整水源,辣椒苗恢復了正常的生長狀態。”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忠平告訴記者,今年服務隊共出動50多人次,先后20余次深入安遠、磐安、西坪、金山、六峰等鄉鎮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工作,為全縣1.63億株辣椒育苗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全鏈賦能解鎖產業升級“密碼”
從品種選育、育苗到移栽采收,天水試驗站將技術服務延伸至產業鏈各環節。
今年,甘谷縣15個集約化育苗基地選用的辣椒種子,均是由市農科所培育的天椒24號,該品種抗旱抗病、適應性強、商品性好。
“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集約+智能+全鏈服務’的方式,讓紅辣椒真正種出百姓‘紅火’的好日子。”張忠平表示,未來將深化“產學研用”融合,以科技之力賦能甘谷辣椒“換擋提速”。
今年,甘谷縣辣椒種植面積預計達12萬畝,年綜合產值將突破11.2億元。隨著天水試驗站“育、產、推”一體化服務模式的深化,這“紅火”的小辣椒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