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25
- 點擊:0
- 來源:天水日報
新天水·天水日報通訊員?管秋勇?楊彥春?楊耀斌?王繼明
仲夏時節,武山縣特色農業迎來豐收圖景:榆盤鎮萬畝馬鈴薯基地壟上泛青,山丹鎮溫室大棚里網紋瓜飄香,高山架豆種植大棚農戶正忙著采收……近年來,武山縣依托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構建起聯農帶農的現代農業體系,奏響了鄉村振興致富曲。
“金蛋蛋”鋪就產業大道
走進榆盤鎮河程村馬鈴薯種植基地,農技人員正指導農戶進行田間管理。榆盤鎮憑借高寒冷涼氣候、疏松肥沃土壤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產業,已成為全省馬鈴薯之鄉、天水優質馬鈴薯良繁基地。今年,榆盤鎮馬鈴薯種植面積超3萬畝,預計畝產4000—6000斤,總產值可達1億元。其中,河程村整合土地資源,建成山區晚熟馬鈴薯標準化規模生產示范基地與原種培育試驗基地。
“我們通過示范引領和項目扶持,持續擴大種植面積,提升‘薯鄉榆盤’品牌知名度,讓馬鈴薯成為鄉親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榆盤鎮河程村黨支部書記管雙富說。
“金瓜瓜”結出甜蜜經濟
在山丹鎮車岸村標準化溫室大棚內網紋瓜藤蔓垂掛、果實飽滿。該村以“一村一品”為導向,采用“一株一果”科學種植法,并成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構建起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產品銷售全鏈條服務體系。今年試種的兩棚網紋瓜大獲成功,市場供不應求。 山丹鎮車岸村黨支部書記車林平表示,下一步將帶領更多村民發展網紋瓜種植,拓寬增收渠道。
“金豆角”串起富民鏈條
高樓等鎮通過“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架豆種植。高樓村165個鋼架大棚內,嫩綠的豆角苗長勢旺盛,畝產可達5000多斤。
“我種了兩畝多架豆,按當前行情,一畝能賣一萬元左右,比種其他農作物劃算多了!”高樓鎮高樓村村民王彥榮高興地說。
此外,榆盤鎮馬河村至蘇家村、榆盤村至康溝村一帶的千畝豆角基地一片繁忙。馬河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員帶頭帶動群眾種植架豆,目前榆盤鎮常年保持豆角種植面積約3500畝,經濟收入達500多萬元。
“架豆已成為村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我們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讓‘金豆角’結出更多‘致富果’。”榆盤鎮馬河村專職化書記馬小平說。
多年來,武山縣持續加大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力度,已建成鋼架大棚13899畝,打造200畝以上豆角集中連片生產示范基地15個,面積達12500畝,推動豆角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實現適宜區域蔬菜種植全覆蓋,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2萬畝以上。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串聯起完整產業鏈,更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的振興畫卷正在武山大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