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27
- 點擊: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
夏日,走進平涼工業園區(高新區)甘肅量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忙碌,處處是如火如荼的生產場景。
“我們通過研發新型菌種,用上游鏈主企業平涼國維淀粉公司生產的玉米淀粉,延鏈至葡萄糖作為培養基,采取生物發酵工藝合成胱氨酸、L-絲氨酸、生物素等高附加值的醫藥中間體產品。”甘肅量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廠長張平安說,利用這項技術,將葡萄糖發酵效率提升了40%,生產成本降低了50%。
甘肅量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醫藥原料綠色制造項目是平涼工業園區率先引進的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對平涼市做大做強做優生物醫藥產業鏈,打造百億級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具有推動作用。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2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6億元,建設年產能1萬噸醫藥原料生產線及生產車間、倉庫、辦公樓等設施;二期投資4億元,擴建醫藥中間體、食品添加劑、飼料原料等生產線。
“項目于2023年2月簽約,當年8月開工建設,一期項目2024年5月底建成投產。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升產品競爭力,公司投資1億元實施半胱氨酸生產項目,目前也已投產。”張平安說,一期項目自去年11月入規納統以來,已累計生產胱氨酸1381噸、半胱氨酸445噸。
“我們的產品出口新西蘭、美國等國家,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供不應求。”張平安說,今年以來,公司堅持三班輪崗,馬不停蹄抓生產,“今年計劃生產胱氨酸2000噸、半胱氨酸1410噸,實現營收1.07億元。”
在企業苦練“內功”,尋求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當地積極營造的助企發展營商環境。
“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了246天,這離不開平涼市及工業園區‘店小二’式的全天候服務。”張平安直言,之所以落戶平涼,看中的是當地以玉米淀粉為核心的生物制造產業鏈基礎和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還有電力、蒸汽等能源保障。
“生產基地與原料產地——平涼國維淀粉有限責任公司僅一路之隔,與能源保障基地——華能平涼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僅一河之隔,地理位置優越。”張平安感慨道,“平涼措施好、保障好、環境好,我們投資有信心!”
去年5月,該項目進入設備調試關鍵期,平涼工業園區(高新區)對接國網平涼供電公司組建專班,僅用15天便完成11公里“雙回路”電力線路架設和81基電桿建設,3天內解決送電問題。
“園區為企業實行專班服務機制,量身定制項目推進方案。”張平安說,從報裝到通電,再到員工公租房,企業全程“零跑腿”。
政府的周到服務,讓企業踏踏實實發展。
“項目整體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對園區打造百億級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合成生物生產基地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張平安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