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9
- 點擊: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
夏日的平涼,綠意盎然,生機勃發。日新月異的工業園區、落地生根的重大項目、高技術含量的新興產業,一幅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今年上半年,平涼市聚焦打造全省工業轉型發展創新區目標任務,深入實施強工業行動,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發展思路,全力推動特色優勢產業聚鏈成群,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傳統產業“壓艙石”作用凸顯
作為甘肅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平涼煤炭產業始終是工業經濟的“穩定器”。上半年,全市生產原煤1431萬噸,同比增長11.6%。
今年以來,華亭煤業集團千萬噸集中智能化洗選廠項目加快建設,現代化洗選工藝大幅提升煤炭附加值。
“目前設備單機調試已完成,項目預計8月底全部完工。”項目專班組組長張保寧說,過去原煤直接外銷,現在經過智能化洗選,大大提升煤炭品質和價值,實現煤炭集中洗選、深度提質和分質分級、清潔高效利用。
與此同時,靈臺電廠1號、2號機組成功并網發電,為隴東能源基地再添新動能。在電廠周邊,配套的運煤專線、灰渣綜合利用項目正在規劃,一個以煤電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園正在崛起,建成后將形成“煤炭開采—清潔發電—灰渣利用—生態建材”完整產業鏈。
作為全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特高壓外送工程的配套項目,靈臺電廠是山東能源集團在我省投資建設的首個大型百萬千瓦級電廠項目,總投資78.82億元,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00億千瓦時,有效助力山東、甘肅兩省經濟發展,為甘肅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開辟新路徑。
火電行業同樣表現亮眼。華能平涼發電公司通過技術改造,機組能效持續優化,在迎峰度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高質量完成設備治理工作,加強現場文明生產整治,既保供電又護藍天。”公司總工程師張斐說。
新興產業“生力軍”勢頭強勁
在傳統產業穩健發展的同時,平涼市搶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新興產業機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位于崇信縣工業集中區的雨森紙制品項目于今年5月正式投產,項目引進國際領先的智能化生產線,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同步躍升。“三期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營收達28億元,年納稅1.5億元,產品將通過智能物流體系輻射西北五省區及中亞市場。”企業負責人蘇馬力信心滿滿。
而在平涼工業園區,新仰韶微生物制劑及合成生物制造項目的投產,對打造西北生物酶制劑、發酵產業集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目前主要生產酶制劑、微生態制劑,市場需求大,市場前景廣闊。”甘肅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曉宇介紹道。
葉潤豆制品項目則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打造從種植到深加工再到物流運輸的完整產業鏈,填補了當地電廠余熱余壓利用及規模化食品加工方面的行業空白。“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腐竹、豆腐干、素火腿等產品10.8萬噸,實現年營業收入10.8億元,吸納就業4000余人。”崇信葉潤食品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利斌說。
產業集群“聚鏈成勢”助推升級
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平涼市聚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鏈,重點打造裝備制造、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紙制品包裝等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重點實施紅峰公司蒸汽疏水閥研發與生產數字化改造、平涼海螺智能控制系統及設備升級改造等項目,推動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在生物制造領域,帶動生物醫藥、飼料添加劑等細分領域發展。加快雨森紙制品、葉潤豆制品項目建設,積極打造輕工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以幄肯中晶為依托,加快下游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
上半年,平涼市智能制造產業鏈預計完成產值25.3億元,新增鏈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戶,規上企業達到44戶,鏈上企業達到70戶以上。
“我們通過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平涼市工信局局長楊東虎表示,將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突出項目支撐、企業引培,強化數智賦能、科技賦能,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體抓好園區提檔更新、服務優化出新,全力擴規模、調結構、增效益,以工業經濟新突破塑造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