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6
- 點擊:7
- 來源:平涼日報
記者?王娜
走進崆峒區花所鎮,500畝油葵在陽光下舒展笑顏,金燦燦的花盤隨風搖曳,翻涌成金色波浪,引得各地游客紛紛駐足打卡。這片亮眼的金色不僅裝點了鄉村風光,更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色引擎”。
近年來,花所鎮深挖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調結構、建基地、育主體、促發展”思路,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整合千畝土地打造油葵種植基地。既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又激活鄉村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油葵堪稱“全能型”經濟作物,它耐旱耐瘠薄,與本地氣候完美適配,市場需求十分旺盛。葵花籽可榨取優質食用油,葵盤是中藥材的重要原料,葵稈還能加工成飼料,全身都是寶。
“油葵平均畝產250公斤,按每公斤8元的市場價計算,畝產值能達到2000元,比傳統油料作物畝均增收超500元,村集體經濟也能增收5萬元。”信河村黨支部書記朱輝滿臉喜悅地算著經濟賬,“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就業,首批500畝試驗田就讓參與農戶戶均增收1.2萬元,成功點燃了產業轉型的‘第一把火’。”
為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花所鎮提前布局產業鏈后端,精心謀劃城鄉、鎮企“握手計劃”,開發現榨生態食用油,通過與各大商超建立穩定合作,讓“土里長”的農產品順利走進“城里”賣,全面提升“金色產業”附加值。
展望未來,花所鎮將持續擴大油葵種植規模,探索“油葵+旅游”“油葵+研學”等融合發展新模式,讓一朵朵金燦燦的油葵花,變成增收“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