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8
- 點擊:7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通訊員?李志斌?楊雯雯
在漳縣新寺鎮晉坪村蔬菜產業基地,時常可以見到一位女子的身影。她頂著烈日忙碌在田壟之間,時而刨土翻地,時而彎腰采摘,她就是“90后”新農人王育芳。
這位看似溫婉的農村婦女,用韌勁與擔當在田間地頭書寫著奮斗故事,成為帶領鄉親們致富的“領頭雁”。
1991年出生的王育芳是土生土長的晉坪村人,大學畢業后,揣著回報桑梓的情懷,返鄉創業。晉坪村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有種植蔬菜的優勢。她用僅有的4萬元開始艱辛創業,流轉土地100多畝,聯合5戶村民注冊成立漳縣新寺永利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王育芳從銀行貸了10萬元,一邊買書自學,一邊向縣農技人員、當地“土專家”虛心請教,還積極參加縣上組織的各類農業技術培訓,在大棚里種植娃娃菜。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迎來了大豐收。
王育芳深知,自己富了不算富,鄉親富了才是真的富。她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蔬菜基地管理成為當地的“樣板田”。
合作社實行統一種植、管理、銷售,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蔬菜600余畝,畝均收入3萬元以上,合作社擁有500畝露天蔬菜基地和100畝大棚基地、2000平方米蔬菜保鮮庫,帶動150多名留守婦女就業,人均年收入穩定在1萬元以上。
村民李小緒說:“在這里,土地流轉加上務工一年能賺1萬多元,比自己種地強多了。”合作社每年支付工資超過30萬元,成為周邊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合作社種植的蔬菜深受市場歡迎,不僅滿足了本地需求,還銷往蘭州、西安等地。同時,王育芳積極搭建“巾幗創業孵化基金”創業平臺,投資5萬余元提供技術和農資支持。多年來,累計開展菌草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120余場次,成功帶動四族、岷縣等地首次大規模種植旱地豆角和土豆。
閑暇之余,王育芳還帶領合作社成員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累計捐贈價值3萬元的學習用品、生活物資及文體器材,定向資助15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學費及生活補助,有效緩解他們的求學壓力。
從篳路藍縷的創業路到扎根鄉村的新農人,王育芳的故事里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沾滿泥土的堅守。她說:“鄉村振興就像種菜,得扎根土地、耐得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