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14
- 來源:張掖日報
張掖日報記者?王晶晶?雷景韜
科技研發的“種子”在高臺的產業沃土中扎根、生長,新質生產力正破繭成蝶。該縣著力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堵點,推動實驗室里的“智慧火花”加速轉化為生產一線的強勁動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當實驗室的精密探索與工廠的轟鳴脈動同頻共振,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生機正在高臺大地涌現。該縣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轉化機制,成功架設從“實驗室”通往“生產線”的橋梁,讓創新真正成為發展的第一引擎。
在蘭能投(甘肅)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科技賦能使傳統能源煥發新生。依托先進的煤焦油加氫技術,企業將原有年產10萬噸的醇基燃料生產線成功技改升級為年產15萬噸的高品質汽油生產線。所產國六標準汽油,辛烷值更高帶來更強動力,排放則顯著降低。公司副總經理朱宗晏說:“5月份產品正式投放市場,截至目前已銷售約100噸。市場反饋顯示其燃燒性、動力性及作為清潔能源的特點均表現優異,客戶滿意度很高。”這不僅是單一產品的升級,更是高臺縣煤炭清潔高效循環利用科技的突破結晶。圍繞“氣——醇——油——氫——電”的綜合利用,一條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已然形成。上半年,該公司車用柴油、石腦油、車用汽油等產品產值達6.1億元,向著全年13億元的目標穩步邁進。
與此同時,另一場科技革命正在甘肅隆豐祥種業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悄然發生。作為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隆豐祥種業憑借剛剛斬獲的全縣首家種子進出口許可證(E證),計劃針對中亞等地氣候特點和市場需求,培育適應性強、產量高的優質新品種,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公司總經理楊萬忠描繪藍圖:“我們將推動自育的優良品種‘走出去’,在海外適宜地區種植,再將優質商品‘引回來’,實現‘借船出海、借機下蛋’的戰略目標。”創新驅動是種業發展的核心密碼。隆豐祥種業每年投入300萬元研發經費,構建起橫跨甘肅——海南的商業化育種網絡,已育成16個新品種。其中,“隆豐3106”在黃淮海地區累計推廣近百萬畝,“隆豐211”年推廣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
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在“最后一公里”。近年來,高臺縣精準發力,通過暢通政策、市場、金融、服務四大通道,建立“在研重點項目、科研成果和擬轉化項目”三張清單,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鋪路架橋。數據印證成效:上半年,全縣新授權專利59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6件、高價值發明專利12件;登記省級科技成果11項;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5.085億元;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各5家,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度”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