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02
- 來源:定西日報
據定西日報隴西報道(新定西·定西日報通訊員何強?康應祥?仲玲玲)近日,隴西縣首陽鎮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綠意蔥蘢、生機盎然。王家磨村村民祿萬海說,現在三塊地整合成一塊,不僅地塊面積大了,方便耕作,水還直接淌到地里面了。
讓祿萬海欣喜不已的,是去年政府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該項目不僅完成了田塊整治,還免費安裝了滴灌設施,過去作務莊稼“靠天喝水”的難題,如今徹底得到解決。祿萬海說,“以前遇到干旱年份就會減產很多,一畝黃芪最多能產五六百公斤,現在一畝地要產八九百公斤。”
多年來,隴西縣七成以上的農田依賴土渠輸水,水資源利用率低,長期制約著當地農業發展。2024年,隴西規劃實施了總投資3402萬元、占地1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工程覆蓋首陽鎮王家磨村、石家磨村及董家堡村,涵蓋田塊整治、田間管網、水源工程、田間道路以及1000畝的引水上山五大工程,共同構建高效節水的農業體系。
項目監理負責人張鵬說,“田塊整治采用二合一、多合一的方法施工,將原來的428塊地塊變成126塊,每塊均達5畝以上。引水上山指的是將水用泵打到山頂的2000方蓄水池,然后自流到每一個地塊,如此畝均用水量每年將從80立方米降至30立方米,年節水率超60%。”
截至目前,隴西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4.47萬畝,占全縣永久基本農田總面積的33.56%。隴西縣通過創新“高標準農田+引水上山”發展模式,有效破解了干旱地區農業生產瓶頸,為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化高效農業轉變提供了強勁動能。
隴西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斌說,高標準農田的實施,實現了小田變大田、閑田變忙田、差田變良田,將原先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變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