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11-24
- 點擊:2183
- 來源:甘肅日報
“十三五”以來,金昌市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統攬,以綠色循環化發展為導向,大力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建設綠色標準化種養基地,推動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綠色循環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金昌市以永昌西河灌區無公害及戈壁設施農業示范區等四大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為基礎,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限制資源消耗大的產業規模,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原夏菜、草食畜牧業、現代制種、食用菌等重點產業。依托“兩區四園六基地”,創建省級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10萬畝、省級綠色食品原料(胡蘿卜)標準化生產基地3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啤酒大麥)標準化生產基地21.3萬畝,建設循環農業示范基地12萬畝。
金昌不斷創新循環農業生產方式,著力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堅持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生態循環、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重點培育推廣“草-畜-種”“草-畜-菜”“草-畜-果”等戈壁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新模式;積極構建“草產業-牛羊產業-加工業-有機肥-綠色瓜菜產業”“特色糧菜瓜果種植-畜禽養殖-有機肥還田”等糧畜菜一體化區域循環發展新模式;嚴格落實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以草定畜,大力發展舍飼養殖,重點推廣“牧區繁殖、農區育肥”“農區供草、牧區舍飼”祁連山區域草地生態畜牧業循環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轉型發展。在城市郊區,重點推廣“特色種植養殖-休閑農業-餐飲住宿-旅游觀光”等集“吃、住、行、游、購、養”功能為一體的綠色高效現代都市農業循環模式。
同時,圍繞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金昌實施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不斷優化種養結構,夯實循環農業支撐體系,堅持技術、工程、生物、結構和管理“五位一體”節水措施,持續推廣膜下滴灌、低壓管灌、壟膜溝播、壟作溝灌、水肥一體化遠程物聯網等高效農田節水技術,實現了經濟效益、節水效益雙贏。(記者謝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