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18
- 點擊:1983
- 來源:白銀日報
趙彥功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的首要任務,今年會寧縣在產業發展上聚焦“強產業”,著力“提質效”,一場“大種大養大產業”的產業提質行動大幕已拉開。
系統謀劃,全域推進大種植。脫貧攻堅以來,會寧縣著力打造了南峪川、白草塬、蘇堡塬三大萬畝蔬菜產業園,大力推廣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露天種植“三種模式”,截至目前共建設塑料大棚3.2萬座、日光溫室121座,發展露地蔬菜8.4萬畝,會寧蔬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四季生產、錯峰銷售、持續增收的良性循環。
中川鎮的蔬菜產業種植歷史悠久,屬于較為傳統的耕作模式,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龍頭產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為此,會寧縣及時引進甘肅會基華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南峪川蔬菜產業園,驚蟄剛過,南峪川萬畝蔬菜園的1000座日光溫室大棚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通過現代化科學化規模化的種植來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推動中川鎮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草畜結合,全面提升大養殖。近年來,會寧縣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全縣飼養20只以上基礎母羊繁育戶達到3萬戶、5頭以上基礎母牛繁育戶2萬戶、50頭以上生豬繁育戶5000戶。“大養殖”圓了群眾致富夢。
丁家溝鎮沈屲村自脫貧攻堅以來,累計引進基礎母牛410頭,發展戶均五頭以上的牛產業達標戶132戶,新發展飼草玉米種植1000畝,2020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00元,是首批產業達標的貧困村,沈屲村成了全縣聞名的養牛示范村,發展肉牛養殖真正讓當地群眾“牛”起來了。
據縣畜牧中心負責人介紹,今年會寧縣重點推進2大天然牧場、4大萬頭牛場、6?大生豬養殖場和100個萬只肉羊繁育場建設,實現以草帶畜、以畜促草、草畜一體化發展,真正實現“大養殖、大發展”。
提質增效,全力發展大產業。曾經的河畔鎮李家塬生態脆弱,土地分散零碎,機械化程度低,尤其是水資源十分匱乏,很多耕地因長期缺水而處于半撂荒狀態,農民群眾守著土地卻“望田興嘆”。
發展現代農業,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會寧縣按照“特色產業倍增、產業鏈條倍增、農民收入倍增、土地產出倍增”的發展思路和“引水改田、引技增效、引企投資”的發展理念,引進新疆潤豐集團,在李家塬實施會寧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項目,整流域流轉土地5萬畝,總投資約2億元。
如今走進李家塬村,與產業園建設同步配套的12公里供水工程已全面啟動,主管道鋪設正在有序進行,這個平日寂靜的地方熱鬧起來,當地群眾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會寧縣持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大力支持山東壽光、會基華地、雄特牧業、中天羊業、東方希望畜牧及依禾商貿、甘富果業等龍頭企業落地會寧,不斷延伸蔬菜、肉牛養殖、生豬養殖、羊肉精深加工全產業鏈,持續做大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加快鄉村振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