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4-21
- 點擊:1913
- 來源:甘肅日報
【開局“十四五”】
發揮金融“造血”功能?助推甘肅融入新發展格局
——人行蘭州中心支行負責人談金融支持甘肅經濟發展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曹立萍
“《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是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和目標的具體部署,更是對我省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的總體謀劃。”近日,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張慶昉接受本報專訪時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張慶昉認為,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甘肅省正處于多重發展機遇的疊加期,全省金融系統應當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和新機遇,持續提高金融支持的廣度、深度、強度和精度,找準著力點,充分發揮金融“造血”功能,助推甘肅省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我省金融體系以銀行信貸業務為主,要著力構建與新發展機遇相適配的信貸政策體系。”張慶昉說,“十四五”時期,甘肅金融機構要積極推動宏觀信貸政策本土化,圍繞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十大生態產業、“三農”及小微企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形成覆蓋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區域性信貸政策體系。推動信貸政策“產品化”,將宏觀信貸政策要求轉化為具體的金融工具和信貸產品,大力推廣面向特色和優勢產業鏈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提高信貸政策傳導效果。推動財政金融“聯動化”,加強財政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積極整合財政資源,建立擔保、補償、獎補等融資配套機制。
同時,我省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各金融機構要著力優化與多元化融資需求相適配的融資結構,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上市,支持科創型企業在新三板、科創板上市融資,積極利用企業債、公司債等擴大債務融資規模。積極引進和培育基金、信托、資管等多元化金融業市場主體,逐步扭轉甘肅省銀行業獨大、金融機構單一化、金融產品同質化的市場格局。積極探索推動ABS、REITs等融資新模式,盤活存量資產,有效降低地方政府杠桿率,為新基建和新型城鎮化等大規模基建投資提供持續融資能力。
此外,我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要著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暢通現代化流通體系。夯實現代化支付基礎設施,推動支付市場均衡發展,實現數字技術與支付服務、支付監管的多層次融合。健全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征信服務大數據平臺,推進司法、稅務、金融、環保等多領域信息數據交流共享。優化數據治理,消除數據孤島,形成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張慶昉說,隨著我省對外開放步伐將不斷加快,要立足對外開放新起點,著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增強跨境金融服務有效供給,重點吸引外資投向事關甘肅省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主動服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擴大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規模,探索開展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深化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加速推動口岸和通道建設,著力支持我省“三大陸港”“三大空港”互補發展,支持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西北樞紐建設,加大對蘭州新區綜保區和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
張慶昉提出,“十四五”時期,在全國金融行業加緊布局金融科技的背景下,甘肅應加快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在財稅、土地、人才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在信貸審批管理、內部風控管理、公司治理架構等方面進行流程再造,吸引金融科技企業和機構入駐甘肅。重點推進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綠色金融、數字文旅金融等領域發展,補足傳統金融服務的短板。探索打造金融智慧城市,促進金融科技在公共交通、醫療教育、居家養老等場景的應用。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甘肅應著力深化全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實踐。在推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方面,相關政府部門應引導銀行機構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引導保險機構積極探索綠色保險創新產品和服務,支持發行綠色債券和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向綠色生態產業聚集。在強化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結合全省實際研究制定綠色企業、項目標準,開展綠色項目遴選、認定和推薦工作,推動綠色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時,要加快蘭州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打造全國綠色金融發展高地。發揮蘭州大學綠色金融研究院等智庫作用,加快培養綠色金融復合型人才。
“‘十四五’期間,我省要著力處理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關系。”張慶昉提出,要加強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形成善待金融、善做金融、善用金融、善管金融的金融善治格局。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靠實基層政府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的責任,強化地方政府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完善地方金融基礎工作,健全金融風險應急處置預案體系,建立地方金融監管議事協調機制。推動強化金融司法保障,堅決查處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懲處惡意逃廢債行為,營造更加良好的金融法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