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5-12
- 點擊:2054
- 來源:甘肅日報
甘肅省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張慶昉
近年來,全球頻繁遭受到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異常氣候帶來的沉重打擊,關注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刻不容緩。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未來10年的全球五大長期風險依次為極端天氣、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失敗、重大自然災害、生物多樣性受損和生態系統崩塌、人為環境破壞。這些風險均與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耗持續提升,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影響明顯。面對日趨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2016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首個建立系統性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國家。2016年9月,在我國的推動下,G20杭州峰會首次引入綠色金融議題,設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復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八地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2019年11月,蘭州新區獲批全國第九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我國逐步形成“自上而下”頂層推動和“自下而上”基層探索的綠色金融發展新路徑,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充分體現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也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多次表示,要發揮好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三大功能,形成綠色金融發展的標準體系、信息披露體系、激勵約束機制、產品市場體系以及國際合作五大支柱。4月15日,易綱在出席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召開的“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上提出,要進一步以市場化方式動員公共和私人部門資金支持綠色經濟活動,要研究應對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要發揮好碳市場的價格發現作用。這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金融如何支持綠色經濟活動;二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或減緩氣候變化對人類經濟社會影響的過程中,金融業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新中國成立后,憑借豐富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地理位置,酒鋼公司、金川集團、白銀公司、蘭州石化等大型企業在我省相繼成立,奠定了全省工業體系基礎。但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與相對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促進我省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使得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導致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密集型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生態環境總體脆弱,碳排放強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加上植被覆蓋率低、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較弱,導致我省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壓力很大。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體系,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為助力我省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省金融系統應積極作為,找準金融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堅持“整體推進”,強化綠色金融發展的支持力度。健全綠色金融政策法規。借鑒學習綠色金融改革發展的先行城市深圳市的發展經驗,參考《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做法,制定符合本地發展實際的法律法規,明確與壓實政府、金融機構、市場主體的權責,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編制全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與行動方案,加強跨部門政策協調配合,推動綠色金融政策嚴格實施、定期評估,構建良好的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發揮財政、金融、產業、環保等政策作用,采取財政貼息、稅收優惠、風險補償、基金擔保、綠色金融業績評價等措施,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領域配置。
堅持“創新驅動”,豐富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一方面,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調整信貸結構,探索生態補償抵質押、綠色收益權等新型融資模式;穩步推進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租賃、綠色保險等業務發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另一方面,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沒有交易就沒有價格,沒有價格就沒有資源配置的引導信號。當前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還處于基礎階段,我省要更加主動作為,積極配合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強部門分工協調,做好摸清綠色資產底數、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機制、碳配額核發分配等前期準備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交易,創新碳配額抵質押融資、碳債券等金融產品。
堅持“協調發展”,完善綠色金融配套服務。加強環境信息披露。要分階段分步驟對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等實施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明確環境信息披露的標準、內容與要求,形成綠色發展硬約束。易綱多次表示,將分階段對金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工作,金融機構更要深刻認識到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金融科技賦能綠色發展。在綠色金融發展領域或綠色經濟資源的配置領域,沒有科技的力量,很難將很多資源撮合在一起,沒有科技的賦能和各種數據的處理,資源各方很難達到適配的效果。因此,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要高度重視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促進綠色產融高效對接。同時,積極推出“絲路碳惠”平臺與綠色銀行卡,促進廣大民眾參與到綠色生活、綠色發展中來。發揮第三方認證評級作用。完善綠色金融第三方認證評級機制,規范認證評估準入門檻、評估標準等,精準識別項目的“綠色與非綠色”以及“深綠、中綠、淺綠”屬性,為激勵約束政策落地提供依據與參考。引進、扶持綠色金融產品服務中介機構,共同參與碳中和方案編制、標準設定、碳匯產品設計等,有效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
堅持“開放共享”,促進綠色金融經驗交流與融入全國性交易市場。一方面,復制推廣先行地區綠色金融的成熟經驗。學習借鑒湖州、廣州等試驗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及時總結與交流成熟經驗,復制推廣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果,促進全省經濟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積極融入全國性交易市場。利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契機,運用市場化手段對全省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價值予以補償,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