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6-08
- 點擊:1776
- 來源:隴東報
隨著端午節臨近,香包需求量增加。連日來,西峰區各香包企業、合作社搶抓時間,組織繡娘加緊趕制各類香包。
近日,在位于西峰區后官寨鎮中心村的慶陽錦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縫紉機嗒嗒作響,幾名繡娘圍坐一起穿針引線、趕制香包,隔壁展廳里,陳列著各類造型美觀、氣味芬芳的香包、刺繡制品。
“每年端午節前后,我們都很忙,平時每天做20多個香包,最近為了趕時間,一天做40個到50個。”中心村村民王新鳳說,這幾年,她一有空閑時間就到基地制作香包,一年下來能收入1萬到2萬元。
“這段時間訂單不斷,我們組織繡娘晚上加班制作香包。”慶陽錦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保友介紹,2016年以來,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周邊農戶抱團發展香包民俗文化產業,每年帶動100多名婦女利用農閑時間加工香包、刺繡產品,公司通過手繡和機繡相結合的方式,生產團扇、香包掛件、枕頭等產品,除了線下銷售,還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銷售,產品銷往全國30多個城市,年毛收入80多萬元。
近年來,西峰區大力發展香包刺繡等民俗文化產業,積極爭取資金,培育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動員能人大戶、合作社建辦基地,搭建規模生產平臺,拓寬銷路,確保產、供、銷各環節有效鏈接。
充分發揮“三區”人才、藝術大師、刺繡能手“傳、幫、帶”作用,組織開展香包、刺繡、剪紙對口交流及培訓活動,提升香包刺繡等民俗文化產品從業人員的技能,確保了產品的傳統特色和品質。
目前,西峰區共有香包刺繡等營銷公司42家,從業人員1.3萬人,年均生產香包等民俗文化產品600萬件,產值達5000萬元。凌云服飾集團、岐黃文化公司、隴繡閣香包刺繡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在國內外設立營銷窗口15處、開設網上營銷窗口7處,年銷售產品40多萬件,銷售額近2000萬元。香包民俗文化產業已成為西峰區轉移富余勞動力、增加群眾收入和促進就業的富民產業。(記者盤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