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12-30
- 點擊:1024
- 來源:甘肅日報
????立足新發展階段,如何正確認識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
省委十三屆十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處在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自身發展勢能增強的交匯疊加期,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總體形勢對我們十分有利。
如何堅定發展信心、搶抓用好機遇、強化工作落實,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省委全會給出了明確的奮斗路線圖——全省上下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加快發展第一要務,聚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認真落實“三新一高”要求,大力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行動,統籌經濟與生態,統籌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與安全,積極順應廣大干部群眾新期待,堅定信心、鼓足斗志,乘勢而上、勇毅前行,努力在把握機遇中塑造發展優勢,在應對挑戰中開創發展新局,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爭先進位。
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周克全分析認為,省委全會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這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體現,更是省委省政府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判斷與重新定位。
“不平衡與不充分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面臨的突出問題,會議提出‘三個統籌’:統籌經濟與生態,統籌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與安全,凸顯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也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對經濟發展‘時、勢、度’的準確把握。”周克全說,“強工業”行動居于四大行動首位,充分說明我省對于工業在經濟發展中地位與作用的高度重視,也是旨在加快建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增強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甘肅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君表示,我省是一個工業基礎較為雄厚、潛力較為突出的省份,“甘肅要發揮后發優勢,在‘強工業’中走出一條后發崛起的路子,把現代化建設在更為堅實的工業支撐之上。”
同樣,我省科技綜合實力與水平長期處于全國中間靠前位置,有著巨大的科技優勢與潛力。省委全會提出的“強科技”行動,立足省情實際,從科技力量組織、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財政投入等一體推進,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
張建君分析認為,這些措施,將從根本上破除困擾我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束縛、科研經費投入力度不足等問題,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力。
省會強則全省強,省會興則全省興。
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是形成省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的戰略舉措。“強省會”行動,就是要增強蘭州這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即經濟首位度、人口首位度、科技首位度等。
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甘肅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趙前前表示,要實現省會“強”,就要從“城市空間的調整、都市圈的協同發展、通道經濟布局、科技和信息的振興、人才儲備”等幾方面著力,通過實現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功能,增強蘭州中心城市的極化效應,推動資源、資本、人口、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的整合,從而既實現對省內周邊城市發展所需生產要素的擴散效益,也阻止了周邊省會城市對我省各市州資源的虹吸效應。
縣域穩則大局穩,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強則省域強。
縣域經濟具有區位性、整體性、結構性、市場性和社會性等特征。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滕海峰據此分析,我省著力實施強縣域行動,這是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和推動形成全省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滕海峰表示,推進縣域經濟,要堅持統籌“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五個維度,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性,統籌“空間、市場、產業”三大結構,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全局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和諧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大環節,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持續性,統籌“政府、社會、個體”三大主體,提高各類主體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合力夯實縣域經濟“基石”,加快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棟梁”,牢牢穩住甘肅經濟基本盤。
大力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在把握機遇中塑造發展優勢,在應對挑戰中開創發展新局,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爭先進位。
周克全表示,這四大行動是有機整體,一體推進。“強工業”是四大行動的龍頭與核心,旨在加快建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科技”是“強工業”的技術路徑,旨在解決“強工業”的動力問題,增強科技支撐力;“強省會、強縣域”主要指明“強工業”所依托的區域空間——即要在省會與縣城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藍圖已經繪就,路徑更加明晰。我們要充分認識全省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準確把握、自我加壓、迎難而上,“跳起來摘桃子”,以更務實的作風和更扎實的舉措推動明年發展任務落地見效。(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