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11
- 點擊:1106
- 來源:甘肅日報
????隆冬時節,是積蓄力量、孕育新機的季節。
近日,兩當縣開展“雙百千萬”工程觀摩活動,一堂展示成果、鼓勁加油的“大比武”,一場交流經驗、促進工作的“大拉練”,一次對標尋差、追趕超越的“大競賽”在全縣各鄉鎮拉開大幕。
兩當縣是我省首批、隴南首個摘帽退出的貧困縣,這里的大山深處,一曲曲富民興縣的贊歌經久不衰。如今,兩當縣著重將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杠桿”,著力推動人口小縣朝著產業大縣不斷邁進。
立足稟賦?產業聚集成勢
兩當,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造就了南北過渡、異彩紛呈的自然資源稟賦,這顆“綠色明珠”產出了核桃、食用菌、狼牙蜜、生態放養雞、中藥材等綠色產品。
籌劃產業,關鍵在精準定位,必須因地制宜,認真分析,梳理出特色與優勢。
兩當縣立足縣情實際,堅持市場導向,尊重市場規律,引導群眾大力發展“三養一藥”等農業特色產業,實現了“地下有藥、地上有果、林下有雞、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魚、四季有花、村中有客”,構建起現代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新格局,獨到的產業發展經驗面向各地推廣復制。
既在面上“織布”,又在點上“繡花”。
2021年,新一屆兩當縣委、縣政府在鞏固之前發展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明確了實施“雙百千萬”工程,即通過積累發展和集中打造,采取核桃、花椒套種模式,盡快實現全縣人均核桃、花椒掛果樹各100株以上,總量達到1000萬株以上的目標。
借力“雙百千萬”工程,啟動產業振興引擎——這一布局迅速在全縣范圍引起了廣泛共鳴和贊同,極大地激發了兩當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信心。
整合力量?釋放發展活力
工程實施之初,兩當縣各鄉鎮迅速成立了“雙百千萬”建設工程領導小組,形成“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分管干部具體抓、其他成員全力抓的工作機制。同時,建立鄉村干部包村包組包農戶、技術人員包技術指導的責任機制,形成了鄉鎮干部齊動、村組干部互幫、群眾互學的良好工作局面。
到底怎么干?兩當縣總結了一套鮮活可行的經驗。
按照“人均雙百、總量千萬”的任務,采取核桃、花椒套種模式,確保兩種經濟作物互為補充,有效規避氣候災害風險、市場風險和收益風險。
恪守“耕地紅線”,充分利用地埂“鎖邊”,做到公路沿線、產業園、示范點周邊區域無空檔,既不影響大田農業生產,也能有效增加群眾收入。
為了把好栽植管理技術關,兩當縣對老樹、病樹進行更新栽植、補栽補植,切實做好高接換優、病蟲害防治等綜合管護,保證核桃、花椒產業長遠發展,實現群眾長效增收。
不斷適應鄉村振興需要,順應群眾增收需求,按照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思路,兩當縣還致力于創建一批立體農業示范點,使“雙百千萬”工程實現一地多收、空間互補。
田野迎來新變化,鄉村增添新動能。兩當縣堅持擴規模、調結構、促轉型、提質量、增效益統籌推進,一條以產業鞏固脫貧成效,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之路正越走越穩。
多輪驅動?力求全域振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不斷努力,兩當縣圓滿完成了既定的栽植任務,“雙百千萬”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縣共計擁有核桃、花椒830萬株。
錨定發展目標,兩當縣擘畫了一條好上加好、優中更優的發展路徑:長效產業實施“雙百千萬”工程;速效產業重點發展“三養一藥”,力爭實現“雙十百千萬”——養蜂達到10萬箱、中藥材種植達到10萬畝、生態放養蛋雞達到100萬羽、食用菌栽培達到1000萬袋……
兩當縣委書記郭省軍介紹:“加快產業振興和實現群眾增收是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階段的重要任務,全縣實施的‘雙百千萬’工程是立足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增加群眾收入的有力舉措。”
兩當縣探路產業振興,主攻“雙百千萬”,卻又不拘泥于此項工程。目前,兩當縣計劃將建設“雙百千萬”工程與落實全省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有效銜接起來,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逐步實現“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發展”。
站在蓄勢崛起的新起點,現在的兩當縣,各項特色產業拔節抽穗,加速成長,譜寫了從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發展的精彩篇章。(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