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19
- 點擊:1039
- 來源:甘肅日報

雄關廣場全景。
徐俊勇
1月10日,嘉峪關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暨全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這是2022年嘉峪關市委召開的第一個全市性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凝聚“大抓發展”的力量、形成“抓大產業”的共識,推動2022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和諧號動車組。
策馬揚鞭繪藍圖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和我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之年,是嘉峪關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打基礎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特殊而重大。嘉峪關將始終保持開拓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以更加豪邁的姿態、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穩健的步伐,向著“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西北明星城”的目標奮勇前進,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2022年嘉峪關市委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始終聚焦“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西部明星城”,加快改革開放,狠抓產業集聚,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動能,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在2021年底召開的全市兩會上,嘉峪關確定了今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即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級下達控制指標。
同時,嘉峪關圍繞做大經濟總量這一目標,深入分析全國全省發展大勢,深刻剖析全市現有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內在動力,充分利用國家重大戰略、宏觀積極政策,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了要在今后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
圍繞以上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全市上下將堅持“三新一高”導向,立足嘉峪關“三地兩點”的功能定位,緊緊抓住加快產業發展這個根本任務,堅定不移做大經濟總量、發展清潔能源、推動軍民融合、優化調整結構、做強做優平臺、厚植強勁動能,狠抓項目建設、營商環境、要素保障,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贏得先機主動,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爭先進位。
太陽能光伏發電。
打造產業鏈條實現新發展
產業只有集群集聚發展,才能形成規模優勢,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2022年,嘉峪關將緊盯“2+6+N”產業鏈,大力調結構、提品質、擴總量,加快構建具有嘉峪關特色、競爭效應明顯的產業集群。
“有中生優”做大特色產業規模。鋼、鋁兩大產業鏈占嘉峪關工業經濟的60%以上,始終是嘉峪關產業的支柱、發展的基石。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降本增效、延伸鏈條,同樣可以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嘉峪關將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三化”改造為牽引,推動鋼、鋁走“低碳升級+循環改造+綠色替代”發展路徑,真正使傳統優勢產業“老樹發新枝”。
放大酒鋼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提升62戶規上企業效益,配套引進下游精深加工企業,通過3到5年的努力,構建附加值高、帶動性強的千億級鋼鐵和鋁產業集群,真正形成西部地區先進制造業的要素集聚地。同時,嘉峪關作為明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國內最早發展旅游的城市之一。2022年,嘉峪關將圍繞打造長城文化重要標志地的目標,進一步突出關城的“龍頭”地位,統籌發揮好花博園、關城里、方特絲路神畫等作用,下功夫盤活存量旅游設施,形成聚集帶動效應,進一步激活文化旅游產業鏈。
“無中生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現代經濟發展既要抓“人無我有”,更要抓“無中生有”。在新能源產業鏈方面,嘉峪關將轉換放大新能源優勢,保持發展定力,堅持“以我為主”,有所為有所不為,科學合理配置資源,提升光伏的準入門檻、投資強度和配套產業質量,真正達到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換市場的最大效益。特別是要用好綠電相關政策,堅定不移推進嘉酒局域電網建設,推廣“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統籌用好本地和周邊的近30吉瓦風、光電以及大量的火電資源,實現有效調峰、多能互補、就地消納,真正形成電價“洼地”,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核技術應用產業鏈方面,嘉峪關將重點加強與中核四0四產業方面的合作,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
“小中生大”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推動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嘉峪關將堅持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協作配套,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鏈條,釋放產業協同升級的“乘數效應”。
東湖生態旅游景區。
緊盯“項目招商”求突破
無論是經濟工作還是產業發展,最終都要落到項目上。嘉峪關將進一步堅定不移抓項目,矢志不渝引投資,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量質齊升”。
在“謀”上下功夫。大項目好項目,等不來也送不來,關鍵是要超前謀劃、主動爭取。要吃透上情科學謀劃,深入研究國家和省上的政策導向,做大做實項目庫,確保儲備規模始終保持在500億元左右。要把握市情精準謀劃,深化與酒鋼集團、中核四0四的合作,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地企共同圍繞產業鏈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強筋健骨”、下游“順藤摸瓜”,下大力氣謀劃能夠推動產業整合、提高產業關聯度的大項目好項目,真正實現高標準強鏈、高水平延鏈、高效率補鏈。
在“引”上做文章。嘉峪關市委市政府已經明確今年要實施“招商引資突破行動”,并制定了《精準招商引資實施方案》,設立了8個產業鏈招商組。全市各部門要根據市委的總體部署,及時細化年度招商計劃,對每個季度開展哪些活動、洽談哪些項目、對接哪些企業,都做了認真梳理、科學安排、提前計劃,做到心中有數、了然于胸。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簽約率和落地率。
在“量”上求突破。2022年,嘉峪關要提高產業項目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數量、比重和強度,統籌推進今年計劃實施的500萬元以上、約170個建設項目,加快國家核基地綜合保障區、酒鋼1號2號焦爐優化升級等省列重大項目進度,做好各類項目的開工準備,為實現“開門紅”奠定基礎。
酒鋼集團廠區。
嘉峪關關城。
打好“營商環境”組合拳
對政府而言,為經濟發展、企業投資、項目落地創造良好環境,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責任。嘉峪關將堅持“市場主體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多管齊下、破立并舉,全面優化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城市環境,切實增強產業發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嘉峪關相關部門將從技術、管理“兩條線”優化政務服務流程的要求,加大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力度,全面梳理政務中心辦理事項,確保年底前將全部行政許可事項納入清單管理。做好項目服務保障,采取幫辦代辦、告知承諾、集成服務等方式,從企業開辦、項目審批到竣工驗收,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管家式”服務,堅決杜絕“手續一直在路上”。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在2022年3月底前建成運營指揮中心、政務云、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等12個項目,上半年形成完善的12345“一號響應、接訴即辦、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真正打響“嘉快辦、逾難關”政務服務品牌。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嘉峪關各部門要以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牽引,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職責,厚植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契約意識的土壤,打造“辦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決問題靠法治不靠關系”的良好社會環境。落實好公平競爭機制,保護好企業家合法權益,切實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嘉峪關將繼續發揮好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優勢,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更加注重城市空間的協調性、風貌的整體性、文化的延續性,真正讓城市品質和形象成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要深入推進城市更新,統籌南北市區發展,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圍繞產業所需、企業所需、創業所需,科學布局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消費業態、交通出行等城市功能,努力讓企業家和各類人才在嘉峪關生產生活更方便、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