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25
- 點擊:1029
- 來源:甘肅日報
????編者按?日前,甘肅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和政協甘肅省十二屆五次會議勝利閉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我省經濟總量邁上萬億臺階,我省發展的基礎、環境和條件正在深刻變化。同時還對今年全省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強調要大力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行動。立足新起點新階段,如何在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和自身發展勢能增強的交匯疊加期,抓住機遇推動甘肅后發趕超、爭先進位,如何緊扣“三新一高”要求找準發展切入點,以重點突破帶動甘肅發展水平整體躍升,本報約請專家學者進行解析探討。
從五個方面全力激活生產力系統
范?鵬?李莉莉
把創新放在甘肅發展的核心地位,使協調成為甘肅發展的內生特點,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更廣闊的視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用更深感情實質性增進民生福祉。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向全省人民傳遞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2021年甘肅兩大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達到102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達到1001.8億元”,標志著甘肅“十四五”開局良好。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經濟總量的增長過程,我們可以從幾個標志性的時間節點來看,1978年64.73億,1980年73.9億,1990年242.8億,2000年1052.88億,2010年3943.73億,2021年突破萬億大關,成為截至2020年五個尚未進入萬億行列的省區中第一個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省份,是繼2017年新疆突破萬億之后,西部大開發取得的又一個歷史性進步。當然,如果橫向比,我們的差距仍然較大,總量甚至低于一些省會城市。下一步,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要繼續保持良好態勢,攻堅克難取得新的進步,就必須始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基礎的是激活生產力系統,持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現代生產力系統要素結構十分復雜,激活方式也廣泛多樣。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視角看,現代生產力系統的構成模式可表述為:先進生產力=先進科學技術×(高素質的人+先進的技術設備+高附加值的開發對象)×現代管理。現代生產力系統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是在與其生存其中的社會生態環境進行物質、信息、能量交換交往交融的過程中被激活的。新時代新階段,甘肅要全力激活生產力系統,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不折不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把創新放在甘肅發展的核心地位,真正使創新成為甘肅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甘肅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區域之一,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是甘肅最為迫切的重大戰略任務,要完成這一重任,抓全面創新特別是發展環境創新、工作方式創新、科技創新是根本出路。只有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才能激活生產力系統。要謀求高質量發展,就要盡全力彌補我省當前創新不足,特別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企業沒有成為創新主體的發展劣勢,要下大功夫在補短板、強工業和強科技上做實事、見成效。
二是使協調成為甘肅發展的內生特點,注重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重大關系。首先,要處理好重點帶動與全面推動的關系。省上提出的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四大行動就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抓制約甘肅發展的重點因素的戰略思路。要在全面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著力實施好“四強”行動,以重點突破帶動全盤激活生產力系統。其次,要處理好增強信心與正視困難的關系。甘肅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邁上了新的臺階,可以說已經邁出了大步伐,我們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實現新的發展。同時,甘肅面臨的最大實際仍是“發展不夠”,制約發展的主客觀因素很多,突破難度很大。我們既要有信心,也要增強憂患意識,在戰術上重視困難,正視問題,循序漸進去攻克。最后,要處理好科學謀劃與真抓實干的關系,把好的思路變成實干的行動,把科學謀劃變成實質推進的項目,把工作的實效變成百姓的實惠。
三是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綠色成為甘肅發展的普遍形態。結合甘肅實際踐行“兩山論”,自覺肩負起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歷史使命,當好國家生態安全在西部的“擋風墻”。以祁連山生態保護建設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全面保護和建設好甘肅秀美山川,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現代中國特色文明發展之路,使甘肅人民與全國一道共享美麗中國建設的文明成果。
四是以更廣闊的視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使開放成為甘肅發展的必由之路。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系統集成推進改革”“強化通道樞紐功能”“拓展對外經貿合作”的工作安排,著力推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保質保量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使“強工業”有堅實的基礎和實質性的突破;完善大平臺、大通道、大通關體系,持續推進蘭州、酒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拓展鐵路和航空口岸運營能力,力爭早日實現“出??凇卑岬健凹议T口”的理想,持續努力,使“一帶一路”這一最大機遇變成甘肅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五是用更深感情實質性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共享成為甘肅發展的根本目的。無論是從生產力的主體向度,還是從價值觀的根本角度看,我們都必須高度重視人的問題。2022年確定的十件為民實事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出發,既關懷幼小,也關心老弱,既聚焦就業,又著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每一件都事關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人是生產力系統中的基本要素,居于主導地位,起著主導作用,激活生產力系統首要的就是激活這一最為活躍和最富有創造性的要素。只有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真實地、具體地轉化為發展甘肅的大思路,轉化為振興甘肅的大項目,轉化為提升甘肅的大動作,才能切實增強民生福祉,厚植甘肅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ㄗ髡邌挝唬禾m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著力增強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
李振佑
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科技協同創新水平,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培養引進用好科技人才。
2022年甘肅省兩會作出了“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的工作部署。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強科技行動,著力增強甘肅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力。
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全省優勢領域和重點產業集中部署戰略科技力量,比如在核技術、生物醫藥和生態保護等優勢領域培育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強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優化體制機制,完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示范作用。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石化裝備、智能制造、節能環保和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建立產業研究院和創新工作站。搭建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與技術服務。積極爭取建設國家創新平臺,包括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積極爭取在蘭州布局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同位素重點實驗室。對現有創新平臺進行優化整合,布局建設甘肅省實驗室和甘肅省技術創新中心,切實提升全省科技創新能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優化我省科技創新生態,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突出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繼續組建一批企業創新聯合體,推動大企業整合全省科技創新資源,實現強強聯合,打造一批國內知名的、擁有原創性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使之成為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中堅力量。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大力支持科技創新骨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重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形成與大企業互補發展的第二梯隊。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提升科技協同創新水平。重組和有效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健全完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不斷強化市場機制在協同創新中的作用,發展技術創新聯盟,建立以重點產業技術創新企業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合作機制。從當前來看,為提升重點領域和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需要盡快促進骨干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戰略層面有效組合,形成協同創新的合作模式,突破產業發展的體制障礙和技術瓶頸,形成一批引領我省科技創新的航母級艦隊,增強全省科技創新實力。對具有明確市場前景、貼近實際應用的項目,應由企業為核心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協同技術攻關。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工程,構建共性技術平臺,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完善利益與風險匹配機制,建立共同投入、聯合開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運行機制。
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港和科技大市場的作用,發展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創新機構,采取超常規手段,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發明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通道,以產業需要牽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助推產業振興,使創新成果和市場需求精準對接,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防止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兩張皮”。結合我省十大生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布局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提高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支撐。
培養引進用好科技人才。制定科技人才培養長遠規劃,健全以創新能力、創新質量、創新實效、創新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堅持引進智力與引進項目相結合,鼓勵采取兼職聘任、合作研究、聯合培養等多種形式,吸引省內外各類科技創新人才或科技創新團隊,培養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打造高端的科技研發團隊,提高科技創新人才的集聚度。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建立符合科技人才發展規律的多元化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構筑集聚省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稅收優惠力度,借鑒上海、成都等發達城市的經驗,采用個人所得稅返還、工資補貼等方式來激勵科技創新人才。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鼓勵更多科技創新人才掛帥出征。健全科技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等。
作者為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多措并舉力促甘肅縣域經濟發展
王建兵
拓財源,優化升級縣域產業結構;保工業,樹立工業立縣思路;興科技,培育發展新動能;穩農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縣域經濟是甘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各地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實施強縣域行動,推進城鄉人口、產業、空間深度融合,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一體發展的新格局,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拓財源,優化升級縣域產業結構,提高各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一是工業基礎較好的縣,要加快推進有色冶金、裝備制造、能源化工、醫藥食品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增強傳統產業活力和競爭力,壯大工業財源。二是圍繞當地特色農業,把延長農業產業鏈作為農業發展的重點,讓加工生產、銷售運輸等產業貫穿于農業產業發展過程,提高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三是利用創新模式和手段對住宿餐飲、美容美發、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進行升級改造,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積極扶持金融服務、旅游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
保工業,樹立工業立縣思路,以園區提質擴容為目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是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產品競爭力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出臺工業發展激勵措施和扶持中小企業成長等具體政策,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以園區提質擴容為目標,大力發展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擴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環境。整合縣域園區、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為園區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走集約化發展道路。三是轉變工業投資理念和方式,拓展多種投資方式。開展購買品牌、并購企業、建設營銷網絡等并購重組性投資;開展人才、科技創新和勞動者技能培訓等開發性投資;開展建設總部基地、創新基地、新興產業基地、工業強鎮等平臺性投資;開展引進央企、外企、知名民營企業等開放合作性投資。
興科技,培育發展新動能,發揮科技創新在縣域經濟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一是積極搭建創新平臺,促進產業孵化。圍繞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及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實現科學布局區劃功能和產業錯位協同發展。酒嘉、金武、天水、隴東等省內產業創新集群應該注重創新要素的投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二是注重知識產權在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努力在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等領域形成區域的知識產權優勢,重點培育專利示范企業和品牌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較高創新能力、擁有核心技術專利、能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的知識產權領軍企業。同時,通過股權期權激勵等措施,讓創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得到合理回報。三是在重點發展領域推進關鍵技術的應用,形成縣域經濟中長期發展新的支撐點。加大對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軟產業”重點支持,增強智能科技企業“軟產業”競爭力。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面向沿線國家提供技術輸出、裝備出口與技術人才培訓,促進科技創新“走出去”。
穩農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一是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培育智慧農業、農村康養服務業等新業態。持續壯大“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制種產業及釀酒原料產業,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和產業園建設,延伸產業鏈,提高特色產品市場定價權。二是大力實施農產品提質增效戰略,推進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完善農業生產基地、生產技術、生產流程、產品質量等環節的標準體系,提升“甘味”“隴字號”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三是優先扶持綜合實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規范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服務水平,實現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
?。ㄗ髡邽楦拭C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推動甘肅工業經濟實現量質齊升
李麗莉
以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以企業、產業、園區為關鍵抓手,力爭建立傳統產業“有中生新”、增量產業“小中生大”、新興產業“無中生有”的發展新局面。
今年的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進”字加力,大力實施“四強”行動中,首要的就是實施強工業行動,2022年的第一項工作部署也是“聚焦振興實體經濟,更大決心加快產業升級”。強工業行動、振興實體經濟將是今后甘肅省乘勢而上大抓發展、抓大產業的首要任務。下一步,要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總體思路,以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以企業、產業、園區為關鍵抓手,力爭建立傳統產業“有中生新”、增量產業“小中生大”、新興產業“無中生有”的發展新局面,確保工業經濟實現量質齊升,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關鍵支撐。
強龍頭,在企業上做強。按照《甘肅省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等政策要求,持續跟進“一企一策”,實施“鏈主”企業制,加快培育一批示范帶動好、延鏈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一是支持鏈主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培育認定一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一批鏈主示范企業。二是支持強化鏈主企業創新示范作用。支持鏈主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在科技計劃項目攻關、政策引導、財稅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推動金川集團、酒鋼集團、蘭石集團、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等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強化優勢鏈主企業創新引領帶動。三是支持培育企業“專精特新”新業態。做好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推廣,招商引進一批高端裝備制造、環保裝備制造、芯片制造和電子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科技前沿企業,并制定出臺特殊政策支持企業落地,不斷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補鏈條,在產業上做大。落實好產業鏈“鏈長制”,落實“一鏈一策”政策,圍繞全產業鏈發展謀劃實施項目,強化科技、創新、人才、資源等要素全鏈條支撐,構建具有競爭優勢、鏈條清晰、規模集聚的優勢產業鏈,推動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數字智能、生物醫藥、醫療裝備和新型建材6個具有重要地位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鏈起好頭,開好局。一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重傳統產業“三化”改造,加強技術研發和工藝儲備,推動實施重點行業、企業“三化改造”重點項目。開展企業智能化改造,通過推動上線企業云平臺、工業APP等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逐步實現工業智能化改造;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進一步推廣認定省級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化改造企業示范,強化企業自主推進工業綠色化改造,促進我省傳統產業“脫胎換骨”。二是做足增量產業。積極搶抓“雙碳”戰略機遇,擴大新能源裝備、新材料等具有比較優勢產業規模,著力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基地,培育壯大生物醫藥、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等具有一定發展基礎的優勢產業,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三是發展新興產業。積極謀劃推動新興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在電池、儲能和分布式能源、氫能、集成電路等領域實施產業項目,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積極拓展工業發展新經濟新業態。
聚集群,在園區上做優。產業園區是工業集聚形成集群優勢的重要載體,立足我省36個國家級、省級園區工業發展主陣地功能優勢,按照“項目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聚集、政策向園區傾斜”的思路,堅持引進和培育并重,以培植園區優勢產業鏈為主要抓手,切實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一是加強制度設計,優化園區營商環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園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產業項目準入標準,落實“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推動蘭州市、蘭州新區等加快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改革,持續優化園區營商環境。二是強化政策支撐,加快園區招商引資。全面落實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研究制定稅收、土地、財政等方面政策對園區發展傾斜力度;對入駐企業的評估角度逐步向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上轉變,探索園區發展新模式和新路徑。支持園區利用存量工業房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及興辦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延長土地使用權期限,引導園區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三是實行多措并舉,切實改善園區融資環境。完善園區金融服務體系,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園區建設,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園區企業的支持。設立綠色審批通道,放寬信貸門檻,加大信貸支持;推廣上市融資、股權轉讓等多元化融資方式,推動園區重點項目推介,對符合條件的園區基礎設施、平臺建設項目在專項債券、一般債券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拓寬園區融資渠道。
?。ㄗ髡邽楦拭C省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