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2-11
- 點擊:983
- 來源:隴東報
????據隴東報報道?春寒料峭,走進西峰區后官寨鎮恒旺達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標準化牛棚,一群膘肥體壯的肉牛在悠閑地咀嚼著草料,“哞哞哞”的叫聲此起彼伏,合作社理事長劉玉峰忙著投放飼料。
“我們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養殖肉牛100頭,2021年出欄50多頭,每頭牛能掙3000至4000元。”劉玉峰說,由于飼料價格上漲,他及時流轉土地種植玉米,與往年購買飼料相比較,節省費用10余萬元。
劉玉峰說,恒旺達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確立了“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的方向,采取流轉土地種植玉米喂養肉牛、牛糞入地為土地增肥的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價值鏈,降低了種養成本,提高了品質,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西峰區以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為目標,圍繞強基礎、擴產能、延鏈條、帶農戶、增效益的思路,大力發展種養產業,重點以生豬產業為主導,依托正大集團,持續推廣“331+”產業發展模式,健全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擴繁育、促保供、建基地、增規模,構建起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的生豬產業集群。目前,正大集團組織生產的育肥基地和以“三定”模式組織生產的育肥基地存欄規模7.74萬頭,生豬養殖規模效應和核心示范效應逐步顯現。
同時,西峰區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快推進龍頭企業培育和圈舍標準化建設,開展養殖場廢污資源化利用,推廣種養循環的生態發展模式,按照“以養定種、集中連片種植、機械化收貯、集約化經營”的思路,以牧草推廣種植和示范點建設為突破口,招引飼草加工龍頭企業,建成后官寨鎮溝畎村等千畝優質苜蓿種植示范點4個,形成了以彭原趙溝畎—五郎鋪—顧咀—邵寺—周寨—義門—李家寺—楊坳等村道為軸線的萬畝全膜玉米種植示范帶2個,以牛羊養殖小區(場)為重點的玉米秸稈青貯示范點20個,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新路子。
截至2021年底,西峰區建成規模養殖場(小區)43個,發展各類規模養殖戶3268戶,生豬存欄量達12.77萬頭,肉羊10.5萬只,肉牛0.88萬頭,雞存欄33.41萬只。種植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1萬畝以上,禾草、飼用甜高粱1.4萬畝,豆類、全膜玉米各5萬畝以上。(記者耿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