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2-18
- 點擊:984
- 來源:甘肅日報
????一座座錯落有致的溫室大棚,一個個拔地而起的現代化產業園、一處處特色鮮明的旅游景點……眼下,行走在宕昌縣各鄉鎮村社,處處都是產業興旺的美麗畫卷。
走進宕昌縣興宕菌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大棚,濃郁的菌香撲面而來,整齊排列的菌棒上,香菇升柄展傘、長勢喜人。“我們的香菇品質好,非常受市場歡迎。”正在采摘香菇的產業工人李翠娥說。
據公司總經理蘇小強介紹,興宕菌業公司是宕昌縣食用菌標準化、全鏈條生產的示范性龍頭企業,以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為主業,并引進食用菌菌棒生產線,扭轉了當地需從外地引進菌棒的被動局面。
去年,公司以成本價為全縣18個鄉鎮的22個村辦合作社提供菌棒上百萬棒,同時通過入股托管、吸納務工、技能培訓、幫銷代銷等方式,強化群眾持續增收的“硬支撐”。
打造興宕菌業公司是宕昌縣奏響產業振興“主旋律”的一個縮影。
為把特色資源變為特色產業、特色產業變為富民產業,宕昌縣陸續引進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金雞扶貧產業園,培育出興昌蜂業、福江源藥業等龍頭企業。
在紅色重鎮哈達鋪,一座頗具規模的中藥材加工倉儲基地格外顯眼,這就是琦昆農業公司。“來這里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哈達鋪鎮下街村村民張翠芳高興地說,現在自己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每到藥材豐收季,琦昆農業公司生產車間內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沿著生產線走廊可以看到,經過浸洗、烘干、切制、包裝等一系列標準化工序后,一堆堆碼放整齊的原材料變成了高品質、可溯源的中藥飲片。
琦昆農業公司董事長高建軍告訴記者,企業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協議種植、訂單收購、提供工作崗位等有效舉措,保障中藥材質量及種植群眾穩定增收。
除了打造龍頭企業,宕昌縣確定了“園區帶動、基地支撐、科技引領、加工增值”的綜合發展思路,整山、整片、整流域發展中藥材,中藥材種植面積長年穩定在40萬畝。
同樣蓬勃發展的,還有旅游產業。宕昌縣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奇特,以哈達鋪為代表的紅色旅游資源和以官鵝溝為代表的綠色生態資源更是聞名全國。
這兩年,紅色旅游的興起,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漫步鎮區的紅軍長征一條街,富有紅色元素的建筑和店鋪隨處可見。上街村村民李小紅和白珍珍經營的點心鋪日漸火爆,她們每天都要制作50多公斤手工點心,日銷售額超2000元。
官鵝溝大景區內的新城子藏族鄉岳藏甫村搶抓大景區建設機遇,鼓勵和支持群眾開辦農家樂,設立小吃攤。吃上“旅游飯”的當地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
據了解,宕昌縣還樹牢“旅游+”的發展思路,大力促進旅游服務業和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呈現出支柱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勢頭。
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好到優,從優到特。
依托厚重的文化、優越的區位、豐富的資源,宕昌縣不斷壯大食用菌、中藥材、養蜂、養雞、旅游等“管長遠”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買賣等“短平快”的“五小”產業,跑出了產業發展的“加速度”,激活了鄉村振興“強引擎”。
深耕細作的特色產業點亮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宕昌正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闊步前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多?通訊員?后孝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