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2-18
- 點擊:933
- 來源:甘肅日報
????黃寶榮
以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為契機,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行動,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全力構建甘肅綠色協同高效的產業體系。
省委十三屆十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強工業行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今年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聚焦振興實體經濟,更大決心加快產業升級”,為我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工作指出了重點。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省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產業規模較小、“原”字頭產業多等短板,全省上下迫切需要堅持“三新一高”要求,系統謀劃固本強基、轉型升級、數字賦能工作,全力構建綠色協同高效的產業體系。
以“兩化”攻堅為契機,聚優現代產業布局。以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為契機,下大力氣挖掘傳統產業優勢,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著力解決工業基礎領域瓶頸,差異化協同發展,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一是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延鏈補鏈。深化“1+N+X”政策體系,圍繞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生物制藥等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優化“鏈長鏈主”制,建立53戶鏈主企業65條細分產業鏈,實行“一鏈一策”。著力從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強化要素支撐、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產學研成果轉化上下功夫,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來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二是推動產業布局全面聚集優化。圍繞做強“大蘭州”、再造河西走廊、提升隴東南的工業發展格局,全力打造數字智能、新材料等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及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12個百億級產業集聚區,深化結構調整,推進制造業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和質量變革。三是搶抓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機遇。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戰略布局,大力推進產業投資和產能合作項目建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加速培育有資源稟賦的生物制藥、新材料、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立足地域優勢積極承接東部精細化工、裝備制造等高附加值產業轉移項目。四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大企業將一般零部件制造、非核心業務擴散到中小配套企業,通過采購合同、參股等形式與中小企業形成大的配套產業聯盟,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嫁接、兼并、合作等手段延伸產業配套半徑,向區域大企業提供配套產品,全力構筑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
實施“三化”改造行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技術、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化”改造工作,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同時挖掘產業發展新優勢。一是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支持資源型企業、裝備制造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技術進行改造提升,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與發達地區共建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中心,引導企業專注改善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二是有序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以“雙碳”工作為指引,統籌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發揮清潔生產基金杠桿作用,推動有色冶金、火力發電等重點行業的“一業一策”綠色改造,加快存量企業及園區節能、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打造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三是培育生態產業新動能。在新能源、氫能、動力電池、新型儲能等產業及新能源材料、特種不銹鋼等現代綠色高載能行業謀篇布局。我省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依托河西走廊建設風光電新能源優勢,打造現代能源綜合生產基地、儲備基地、輸出基地和戰略通道,布局沿黃河流域生態產業集聚帶、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聚帶和隴東南能源產業集聚帶,加快高耗能行業新能源替代步伐,推動由“風光”大省向強省轉變。
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推動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甘肅”建設,全面打造“一帶一路”信息制高點,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設施的倍增賦能效應,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一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蘭州、金昌、酒泉等重點行業和區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應用,借助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布局“東數西算”建設項目,推進絲綢之路信息港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產業集群發展,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為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網絡支撐。二是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步伐。圍繞電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重點打造天水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蘭州大數據產業基地、蘭州軟件園、平涼智能光電產業園、張掖智能制造產業園和鋰電池、光伏產業鏈,形成功能互補、配套協作的電子信息產業新格局。推進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構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三是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技術在制造業全流程、全領域深度應用,培育發展網絡化研發、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數字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廣泛推廣金川、酒鋼、蘭石等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的典型應用成果,引領制造業應用數字化降本提質增效。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省工信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