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2-25
- 點擊:1047
- 來源:甘肅日報
????編者按:農村穩則天下安,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要在“時代答卷”上用勤奮實干“揮筆作答”。為了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在廣袤的隴原大地上,普通農民勤勤懇懇、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田間地頭深耕細作;農業技術人員帶著一身本領扎根農村,為農民兄弟傳道授業解惑;致富帶頭人、農業企業家鉚足干勁帶動就業,讓實惠落進村民口袋……
人盡其才,悉用其力。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樂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已經在我們眼前徐徐鋪開。
俞天明?“甜美農業”助農增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奉乾

甘肅河西甜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實驗室里,技術人員在無菌環境下實施人參果種苗嫁接組培。

涼州區蔬菜產業展館里展出的綠色食品認證證書。
甘肅河西甜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苗棚里,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種苗長勢喜人。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奉乾拍攝。
“給我買些西紅柿、黃瓜、西瓜苗子。”
“你上次不是已經訂苗了嗎?”
“這次是給院子里的小菜棚買點菜苗。”
……
2月22日下午3時許,涼州區高壩鎮蜻蜓村村民劉劍來到甘肅河西甜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訂購蔬菜種苗時,這里已是一片熱鬧,附近許多蔬菜種植大戶和他一樣正在選訂蔬菜種苗。
記者在育苗棚里看到,整齊擺放在苗床上的大量嫩綠西瓜苗,如同一張巨大的綠色地毯,從棚的一頭延伸到另一頭,30多名工人正忙著對種苗挑齊補缺,大棚里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在辣椒新品種研發棚里,一壟壟辣椒翠綠挺拔,長勢喜人,技術員正在為辣椒人工授粉。在公司綜合實驗室,身穿白大褂的技術人員在無菌環境下實施人參果種苗嫁接組培……
“我們公司致力于培育優質蔬菜種苗,帶動農民增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甜美農業公司董事長俞天明介紹,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多年來在政府惠農政策支持下,公司育苗基地面積達到了200畝,已建成現代化育苗聯棟溫室4座、高標準育苗溫室31座,還建有綜合實驗室、現代化播種車間、農民培訓中心等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種子研發、種苗工廠化生產、新品種示范種植、種植技術服務、生產資料配送、蔬菜購銷為主的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培育生產的優質蔬菜種苗暢銷武威、張掖、酒泉及新疆等地,是我省最大的設施蔬菜育苗企業。
最近幾天,涼州區羊下壩鎮七溝村村民盧文忙得不可開交,家中一座溫室大棚里的西紅柿即將上市,另一座大棚里正在進行整地起壟。平日遇到生產難題,他就給甜美農業公司的技術員打電話,很快技術員就會上門指導。
“我們全村的蔬菜大棚種植都離不開甜美農業公司的幫助,給種植戶提供最好的蔬菜新品種,送技術上門,全流程服務,這是真正的惠農哩。”58歲的盧文說,兩座蔬菜大棚每年能為家里帶來超過10萬元的收入,如今家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公司的發展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俞天明告訴記者,涼州區充分發揮種子在農業生產中的“芯片”作用,把種子工程作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從土地流轉、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對接、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獎補等方面,大力扶持甜美農業公司等蔬菜種苗生產企業發展壯大。近年來,涼州區每年引進試驗設施瓜菜新品種200個以上,設施瓜菜集約化種苗推廣量達2億株以上,設施瓜菜集約化種苗推廣率達100%,推動了全區蔬菜產業蓬勃發展。
“我們開展蔬菜集約化種苗訂單生產,規范種苗生產程序,嚴把質量關,培育推廣長勢健壯、適應性強的優質蔬菜種苗,每年為3萬多畝日光溫室供應優質蔬菜種苗。”俞天明說,公司培育的西紅柿種苗占武威市場的50%以上,2021年培育推廣優質蔬菜種苗超過3000萬株,通過優質蔬菜種苗的推廣,種植戶棚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同時,公司還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注冊蔬菜種子商標“甜美希望”“甜美西施”;注冊蔬菜產品商標“甜美印象”“阿婆記憶”等,提升了?“涼州農鮮”的市場競爭力,加快了涼州蔬菜走向高端市場的步伐。
尚寶成?做新時代的新農人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通訊員?李建強

尚寶成查看蘋果生長情況。(資料圖)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努力掌握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突出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引導群眾依靠雙手創造幸福生活”……2月22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讓寧縣和盛鎮范家村眾合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尚寶成感觸頗多。
這些年,尚寶成依靠科技手段發展蘋果產業,不僅自家生活日日新,也帶領鄉親們生活日日好,這次會議讓他更加堅定了奮斗信心,明確了努力方向。
人勤春來早。連日來,尚寶成一直忙著給果樹剪枝,精心做春季果樹管護。“青源做得好,全年害蟲少。蘋果樹發春芽之前是各種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尚寶成說,現代果園就要用現代管理理念來經營,這樣經濟效益才能跟得上。
尚寶成今年46歲,自1997年從部隊退役后,一直在外地打拼。2015年,借著寧縣發展現代蘋果產業的利好政策,尚寶成返鄉創業,牽頭成立寧縣眾合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00多畝,發展起“海升模式”的現代蘋果產業。
2018年,尚寶成在蘋果基地周邊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獺兔養殖基地,引進1萬多只獺兔進行養殖,并配備了全自動養殖設施、飼料加工設備以及專用冷鏈保鮮庫。同時,建成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一處,配置80千瓦電機一臺,走起“獺兔養殖+沼氣池+綠色有機果園”的循環生態農業路子。
“兔糞在沼液池發酵,產生的沼氣能發電,發的電用于合作社辦公及果園用電,沼渣、沼液用于果園施肥、殺菌殺蟲。”尚寶成說,現代循環農業的路子不僅節省了成本,還使蘋果的果質更好。2021年,合作社蘋果收入逾800萬元,獺兔養殖收益達到400萬元。
尚寶成在蘋果栽植、獺兔養殖、循環農業等方面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并致力于把“致富經”分享給周邊鄉親。
“農業要搞好,除了辛勤努力外,還要善于運用科學技術。”這是尚寶成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20年,尚寶成對接寧縣科協,依托合作社的蘋果基地,成立了隴上綠源農民專業技術聯合會,廣泛開展農業科普培訓、宣傳、推廣等,并建立兩個科普服務站,組建了3支產業技術服務隊、1支科普志愿者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為群眾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技術服務指導。2021年,隴上綠源農民專業技術聯合會面向群眾開展各類活動10次,參加群眾達到1萬人次。
此外,尚寶成還依托聯合會科技引領優勢,探索推廣“基地示范帶動、協會引領發展、農戶規范化生產、公司品牌化推廣銷售”的模式,圍繞蘋果產業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開展服務,目前聯合會已服務務果群眾350戶,服務蘋果面積1000余畝。
如今,尚寶成已成為“新時代慶陽市十佳農民”,他的眾合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多次被評為省市縣級優秀合作社。談起未來,他信心滿滿地說,要把合作社打造成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延長獺兔養殖、蘋果種植、花卉觀光、三沼綜合利用循環產業鏈,建設有機蘋果觀光旅游基地,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崔護忠?特色產業托起致富夢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徐俊勇

崔護忠在大棚修剪果苗。?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王建剛
59歲的崔護忠是嘉峪關市文殊鎮塔灣村有名的種植大戶,由他種植的10座溫室大棚春育苗、夏培果、秋冬摘菜,一年四季皆有產業。
時下,走進崔護忠種植的大棚,一片翠綠映入眼簾,新培育的洋蔥苗長勢喜人,幾位村民正忙著除草。
五組村民孫麗從2016年開始跟著崔護忠種植溫室大棚。“農閑時間,我就會過來打個零工,賺點收入。崔護忠悉心指導育苗和種植生產技術,并且鼓勵我們發展溫室經濟。現在我既掙到了錢,又學到了技術,也增強了今后發展溫室產業的信心。”孫麗說。
崔護忠是個喜好鉆研的人,也是個敢想敢干的人。
2012年,外出創業無果的崔護忠回到家鄉,立志干出一番事業。他潛心鉆研農業技術知識,多次外出考察學習,最終確定在荒灘空地上建立溫室大棚,發展設施農業。讓戈壁灘上長出瓜菜,在很多同鄉驚異的目光中,崔護忠這一愿望逐漸變成現實。
“為形成規模效益,我一次性建起了10座第四代溫室大棚。起初種植結構單一,產業增值效益不夠明顯。后來,我主動聯系文殊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做技術指導,并大膽采用新技術新方法試驗。隨著經驗與技術的不斷積累,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崔護忠高興地說。
如今,隨著大棚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崔護忠大棚種植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文殊鎮地理位置優越,發展特色林果優勢明顯,崔護忠緊緊抓住機遇,冬季與外地客戶簽訂大批洋蔥育苗訂單,春季依托鄉村旅游環境培育火龍果、人參果發展休閑采摘,夏秋季與各大超市、酒店簽訂西紅柿、黃瓜、小油菜等農產品對接銷售清單,形成了‘春培果、夏秋摘菜、冬育苗’的產業鏈條,他也成為村里名副其實的致富明星。”文殊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專業技術顧問楊懷峰說。
為盡快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崔護忠主動為大家提供科技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在他的熱心帶動下,塔灣村種植結構發生變化,特色林果、蔬菜種植呈上升趨勢,種植農戶也從零星幾戶擴大到幾十戶,農戶年均收入大幅增加。
“近年來,文殊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主線,大力實施特色產業提質行動,優化調整種植結構,精細培育綠色有機產品,全力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形成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鏈,為保障農民持續增收保駕護航。”文殊鎮黨委書記邵瓊說,今后我們將更加注重發展精細特農業,以及休閑采摘和文旅康養產業,推進鄉村人才培育基地、鄉村治理示范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城市后花園”“市民休閑園”“農民好田園”,奮力建成城郊型農旅發展特色鎮。
張舉軍?當好科學種田“服務員”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泳

張舉軍(右)在企業了解菌肥生產情況。?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泳
“一句話,小麥的高產,有收沒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一定要施足底肥,早灌、淺灌頭苗水……”2月23日一大早,景泰縣寺灘鄉付莊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會議室里,擠滿了本村村民,在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員的講解中,一場關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和小麥高產創建技術的培訓正在這里進行。
會議室外面的走廊里,帶隊前來開展培訓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舉軍,正給幾位村民“答疑解惑”。
“張主任,培訓中說的精細整地還要注意什么?”“小麥高產栽培要注意什么?”……
“午后表土解凍5厘米以上時,要及早耙耱,做到‘上虛下實’和‘平、松、碎、凈、足墑’的質量要求。”“小麥高產栽培需要注意選用良種、復方拌種、科學施用化肥、抓好田間管理等。”……
村民們的疑問有很多,張舉軍一一解答,他說,眼下春耕在即,鄉親們能提出問題是好事,說明大家相信科技種田,愿意用科技的力量創造美好生活。
今年,景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付莊村開展的集中培訓已經是第二次了。村民肖湖每年都要參加好幾次,“培訓有涉及春耕備耕的、病蟲害防治的、新技術推廣的,實打實有用。技術員講得好、接地氣,我特別喜歡來聽。”
張舉軍介紹,為更好地服務基層農戶,做好基層農技服務,縣農技中心利用農閑時間,就種子新品種及實用技術、科學施肥技術、病蟲草害防治等對廣大農民進行了培訓。同時,在日常農業工作中根據農戶需求持續開展田間栽培技術宣傳、培訓、指導。去年,縣農技中心累計開展病蟲防治宣傳、培訓、指導100余場次,開展田間栽培技術培訓和指導120余次。
培訓結束已是中午,張舉軍和同事們顧不上吃飯,來到付莊村高產創建示范片的地頭上觀察墑情。“這個示范片面積達760畝,在主推小麥良種寧春15號的基礎上,還引進了酒春10號、銀春10號等7個小麥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同時示范推廣小麥精量穴播技術和小麥精量條播技術。”張舉軍說。
據介紹,景泰縣農技中心圍繞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試驗示范研究工作,努力促進全縣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去年,開展各類試驗示范37項,引進新品種54個,完成各類試驗示范面積500余畝。
在長期的服務中,農技工作者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信任。付莊村村支書鄭延亙說:“縣農技中心今年在我們村建設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村民們非常支持,也非常看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
離開付莊村,張舉軍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位于草窩灘鎮八道泉村的青青生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復合肥的生產情況。從2019年聯系天津企業投資建廠,到協調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幫助企業研發各類肥料,再到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張舉軍和同事們成了這家公司的“常客”,和企業人員共同研究如何讓肥料促進糧食蔬菜增產條件下有效減少化肥與農藥的使用量。
“日前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樹立了信心。”張舉軍說,縣農技中心要緊盯全縣種植計劃,做好春耕備耕、耕地保護等工作,服務特色產業,推動產業振興,扎實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