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4-21
- 點擊:1105
- 來源:甘肅日報

崇信縣汭河川區土壤墑情較好,小麥長勢喜人。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黃蔚林

在民樂縣南豐鎮小麥種植基地,農民使用多功能播種機進行播種。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王曉涇?任志虎

甘肅農墾集團黃花農場員工在搬運農資。甘肅農墾集團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王煜宇
又是一年谷雨時,隴原大地上冬小麥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陸續返青,春小麥也迎來了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奪取夏糧豐收對確保全年糧食豐收意義重大。春管扎實有力,是夏糧豐收的必要條件。
為了能夠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春季災害,近日,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省氣象局協同合作,出臺《甘肅省科學抗災促春管奪夏糧豐收預案》,為今年奪取夏糧豐收“保駕護航”。
保水源,“喂”莊稼喝好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農業的命脈。根據省氣象部門監測,前一階段我省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春小麥擴種。確保春耕水源充足,不讓莊稼喊“渴”,成為抗災促春管行動的第一個問題。
那么,水從何而來呢?
全省水利系統積極協調,最大限度發揮現有水利調蓄能力和供水潛力,一邊督促全省各地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建設進度,一邊及早做好抗旱蓄水機井檢修,有效攔截地表水,保障抗旱應急用水。有必要時,水利部門還將聯合氣象等部門抓住有利時機做好人工增雨作業。
西部地區氣候干旱,春季回暖后麥田跑墑失墑快,因此在竭力爭取外來水的情況下,還要按時按需把每一滴水都澆在點子上。
對此,《預案》做出了詳細的指導:返青期墑情適宜的田塊要適當推遲至拔節期澆水;墑情不足的地塊,要在5厘米地溫穩定在5℃時及時澆水灌溉;拔節期是需水高峰期,要普澆一次拔節水,對表墑不足的地塊,要及時利用各種水利設施和抗旱機具;抽穗期至灌漿期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需水量大,要澆好揚花灌漿水……
“開源”還需考慮“節流”。為千方百計滿足春季農業生產用水,各類田間抗旱保墑農藝技巧也需一并施展開來。
《預案》中指出,各地根據墑情實際,要適時、適力為麥田耙耱或中耕劃鋤,盡可能破除板結、踏實土壤,增溫保墑、促進麥苗早發。同時,為減少農業水蒸發,甘肅還將加快組織開展頂凌覆膜速度,確保一季度完成720萬畝頂凌覆膜任務。
在現代化農業高度發展的時代,糧食豐收離不開水肥一體化。
“從如何追肥,如何控旺到如何促花保花,《預案》中專門就水肥一體化內容提供了詳細的技術指導。”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拔節期是小麥水肥需求的高峰期,抓好水肥運籌是鞏固分蘗多成穗、促進小穗分化長大穗的關鍵期。
抗災害,形成護田有力“盾牌”
莊稼的事等不起、拖不得。針對保春耕抗春災,全省農業農村、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積極會商,精準研判,分區域、分苗情、分灌溉條件制定了抗災促春管“套餐”:
——積極備戰“倒春寒”。氣象部門將緊盯天氣變化,提早做好應對準備,防止麥苗受凍。對旺苗要做好起身期化控,適當抑制生長發育,提高抗寒性;對其他麥田,在早春寒流到來之前噴水,調節近地面小氣候;撒施農肥做“蒙頭肥”增溫保墑,提早防止凍害發生;還可用草木灰或干細土彌補裂縫,防止冷空氣侵襲,直接凍傷根系和跑墑。
——盡早防控病蟲草害。冬小麥區域要提早開展病蟲調查,特別要做好條銹病、白粉病和蚜蟲等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預警,實現準確預報;開展帶藥偵查,做到早發現早防控,防止病蟲害蔓延。針對隴東、隴南麥田春季紅蜘蛛危害較重特點,可用苦參堿、阿維菌素等高效低毒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強化田間管護。為防止牲畜啃青和踐踏地塊,需要對全膜覆土穴播、一膜兩年用麥田,做好麥田護膜工作。此外,冬小麥灌漿后期是“干熱風”、倒伏等災害多發期,將提早落實防災措施,開展“一噴三防”作業,以防范干熱風、防早衰倒伏,延長灌漿時間,提高粒重。
——積極儲備抗災物資。3月初至5月初是小麥田化肥用量高峰期,4月初至7月初為農藥用量高峰期,各地要做好種子、肥料、農藥、農膜和柴油等農業生產救災物資籌措和調劑調運,?滿足抗災需要。同時,抓緊調度抗災機具等物資儲備情況,及時檢修維護設施機具。
——建強抗災隊伍。加強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摸底調查,開展大規??篂募夹g培訓,建成一支“思想到位、技術到位、服務到位”的精壯農耕隊伍;完善農村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組織基層抗災應急服務隊,確保各小麥種植大縣都有拿得出、頂得上、能戰斗、保豐收的專業化農技服務隊伍。
強監測,給莊稼安好“預警器”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春耕這個節骨眼上,任何事都離不開一個“早”字。早預警、早安排、早落實,筑牢了春耕春管測預報預警的第一道防線,才能緊緊守好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盆子”。
現代化的氣象預警工作為糧食豐產豐收提供科技保障。氣象部門充分發揮農情調度和遙感監測作用,加大農情、墑情、旱情監測調度力度,分區域、分類型對小麥開展標準化、精細化氣象服務,強化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細化降水預報和雨情監測。
保障糧食安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因此,建立健全春耕春管部門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從3月上旬開始,我省各部門加強協作,加強苗情、雨情、水情、墑情、災情等信息共享共用,對農業災害發生發展趨勢開展精準評估。省農業農村廳組織農技、植保、耕保、種子等相關專家共同發力,采用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每周開展一次會商,?有針對性地確定未來一段時期各地農業應注意的事項,提出應對的措施。
同時,省農業農村廳還充分利用“12316”益農信息服務、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氣象預警短信系統等平臺,扎實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報。
全省氣象部門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用戶需求,開展點對點災害信息預警服務。農業農村系統統籌利用好微信、網絡等媒體平臺,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應對技術措施,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切實打通災害預警預報最后“一公里”,確保預警信息到戶、防御措施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