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4-26
- 點擊:1144
- 來源:甘肅日報
蘭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課題組
甘肅應充分發揮獨特農產品原材料資源優勢,以優質農產品原材料為基礎,在其原產地發展最終加工企業并且形成產業鏈。
甘肅特色優質農產品資源豐富,產量、品質和知名度高,甘肅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共計132種,其中包括渭源白條黨參、隴西黃芪、清水半夏、天水連翹、卓尼柴胡等23種優質名貴中藥材,具備形成最終加工原產地化產業鏈的良好條件。而且甘肅優質農產品具有區域差異性,不同地區都具有發展不同優質農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產業鏈的基礎。當前我省的發展現狀是將原材料賣出去,再把原材料的最終加工產品買回來,呈現“兩頭在外”的市場格局,無法實現最終剩余利潤的獲得,要尋求改變就必須大力發展最終加工產業,使得甘肅不僅生產優質原材料,更能生產優質最終產品。
立足新發展階段,我省應充分發揮獨特農產品原材料資源優勢,以優質農產品原材料為基礎,在其原產地發展最終加工企業并且形成技術研發、生產、最終加工、加工配套、運輸、倉儲物流、包裝、信息化、銷售、品牌推廣等為一體的產業鏈,通過強鏈延鏈,實現高質量發展。具體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是應當首先選擇具有地理標志的優質農產品與中藥材資源。在現有資源稟賦和市場發展格局下,著力發展縣域“農產品+工業”在縱向貫通“產+銷”的中心點作用,盡可能選擇優先開發最終加工鏈長、工藝可分性強、市場基礎持續而又寬泛的產品,打造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引導農產品加工重心下沉縣城、中心鎮和物流節點,推動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同發展,實現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
二是核心最終加工企業的規劃與建設應當盡可能選址在農產品與中藥材的原產地或地理標志產地。一般來說,核心企業建立在資源型產品原產地的地級城市更為適宜,既可以與原產地高度匹配,又有相應的城市基礎為產業提供基礎設施、交通、信息服務、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條件。例如,青海三江源藥業(集團)公司選址于青海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該產業園區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既能最大程度地獲取地級市高質量營商環境的支撐,又能滿足農產品原產地化,借助三江源地區得天獨厚的藥物資源優勢,秉承藏藥、中藥的傳統制藥工藝,自主生產經銷名貴野生純天然的冬蟲夏草、鹿茸、藏紅花等地方名貴藥材,進而培育出中國馳名商標“三江源”。
三是堅決避免一擁而上、遍地開花的現象。一定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則,在省級層面統籌規劃下,遵循精準化規劃、系統化建設、集中政策扶持的原則進行推進。農產品生產如果缺乏統籌安排,可能會遭受巨大的損失。目前,農產品生產行業存在盲目跟風、同質競爭的現象,不同區域的農業生產者種植同一農產品的面積規模較大,會造成同一農產品生產過多,市場供過于求,形成滯銷。
四是既要突出最終加工的核心加工企業,更要有產業鏈的系統性規劃。在打造優質農產品與資源最終加工原產地化產業鏈的過程中,既要重視核心最終加工企業的規劃與發展,更要重視科技研究、品種培育、養殖種植、環境保護、包裝、物流、銷售、市場推廣等系統化的支持,確保注重發展一個產業,而不是專注于發展一個企業。
五是注重品牌影響力的培育。從現實來看,我省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的企業并不少,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并不多。因此,在發展優質農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產業鏈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律,以市場敏感度、堅持不懈和誠信來培育品牌影響力。在這一點上,我省可以學習借鑒內蒙古利用“草原”概念,依托來自草原的牛羊以及牛奶、羊毛和羊肉等特色優勢資源,打造出蒙牛、伊利、鄂爾多斯等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品牌的經驗。
六是要順應市場、積極求變。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眾多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市場類型均是“買方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是市場變化的決定性因素。這就要求甘肅的農產品以及其他類型的企業一定要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準確了解和掌握市場變動情況,不能閉目塞聽、閉門造車,脫離市場、脫離消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定位產品,而是要按照消費需求、消費觀念、消費形式等的改變而改變,培育我們的企業“既能低頭拉車,又能抬頭看路”。
?。ㄕn題組成員:劉治宏、康軍、謝強、龔麗。本文為甘肅省軟科學項目“甘肅政府行為及創新創業孵化企業雙引擎對創新人才效能的影響機制研究”21CX6ZA09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