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11
- 點擊:1195
- 來源: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訊?“要占地,先占我家的,要砍樹,先砍我家的,要想富,先修路,我堅決支持村里擴寬機耕道的決定。”在成縣黃陳鎮黃陳村的“民事大家談”議事會議上,老黨員陳耀華激動地說道。
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業生產機具量不斷增加,隴南成縣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由傳統人畜力為主向機械化作業為主轉變,機械化的變革讓農民逐漸告別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然而,機械化的發展對農村道路條件特別是農村機耕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原先狹窄田間道路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機械化農業生產的使用需求,道路不暢制約了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
為了突破發展瓶頸,成縣黃陳鎮以縣第十六次黨代會提出的“三大振興示范創建”目標任務為引領,全力做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支部引領,借助“民事大家談”“黨群活動日”,找準制約群眾發展痛點難點問題,把修建產業路作為推進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幫助群眾拓寬機耕道,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修、擴寬道路18條22公里,硬化道路6條7.3公里,切實解決了鄉村機耕道“路面窄、路況差、車難行”的問題。
“以前每年夏收的時候,我都要從外地趕回來,全家人起早貪黑辛苦搶收好幾天。現在好了,路修寬了,收割機直接就能進地收麥子,收好的麥子裝袋后直接送到家里面,可以放心地當‘甩手掌柜’了。”村民周寶寶感慨地說。
“我家的耕地,農用車和機械設備都可以直接開到地頭,原來需要花幾天時間才能干完的農活,現在只需一個下午就干完了,鎮上又給我們發放了花椒樹苗,讓我們發展‘地埂經濟’,一份田要有兩份收入了。”村民畢登榮邊管護花椒苗邊說。
道路條件的改善,充分調動了群眾自主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今年,黃陳鎮按照江域經濟、溝域經濟、山域經濟“三域經濟”發展布局,種植訂單萬壽菊1348畝、辣椒600畝、高粱701畝、魔芋100畝、黃花100畝、中藥材達到6000畝,為群眾產業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記者?李紅軍?通訊員?陳海龍?郝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