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30
- 點擊:1324
- 來源:甘肅日報
禮縣地標——甘肅秦文化博物館。?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祁波
景禮高速建設現場。
補植補種后的花椒基地。
禮縣縣城新貌。?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禮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種植基地里蔬果鮮翠欲滴,養殖大棚內牛羊成群,項目工地上熱火朝天,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眼下,行走在禮縣大地,處處洋溢著蓬勃發展的生機活力,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滾滾熱潮。
項目建設點燃發展“主引擎”
近日,位于禮縣固城鎮的1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首臺風機墊層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項目工程基礎施工作業拉開序幕。
總投資6.8億元的禮縣固城1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是禮縣在建的標桿重大項目。該項目計劃新建110千伏升壓站一座,安裝風力發電機組25臺,今年9月建成后將有效優化禮縣區域能源結構,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禮縣在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調度推進機制,全面落實“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責任單位、一名包抓領導、一套工作措施”的項目包抓工作責任制,強化項目建設協調調度和服務保障。
“我們在項目推進時遇到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就可以找到相關責任人。地方在征地、環評、審批、三通等方面對我們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時間。”禮縣寧風風力發電公司總經理楊映中說。
今年以來,禮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幫助投資方渡過難關,努力減少疫情對項目建設的影響。
“禮縣開辟了用工和運輸的綠色通道,保障了項目的正常運轉。”景泰至禮縣高速公路隴南段項目公司負責人李宏杰介紹說,目前,3200多名工人和400余臺設備忙碌在景禮高速公路禮縣段7個標段,控制性工程禮縣隧道以每天12米的速度迅速掘進。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強引擎”和“硬支撐”。今年禮縣精心謀劃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73項。其中,續建33項,新建40項,總投資182.0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1.11億元。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
一季度集中開工復工固城1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S553瑤峪至上坪公路改造工程、S35景禮高速連接線東出口城區段項目、鹽井祠旅游景區建設項目、鹽官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大黃產業園建設項目等重大項目38項,實現了項目建設“開門紅”。
鄉村振興夯實發展“強根基”
記者見到禮縣龍林鎮鄉村振興工作站站長劉娜時,她正在核查該鎮趙陽村脫貧戶的最新信息。通過一部手機,劉娜熟練地采集了趙順芳一家的人口基本信息、“兩不愁三保障”情況、收入來源等50多項數據。
龍林鎮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戶戶清’微信小程序的開發使用,有效確保了群眾各類問題早發現、早幫扶、早整改、早清零。”劉娜說。
劉娜所說的“戶戶清”是禮縣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的重要載體。禮縣按照“一村一專班、一人一網格、一月一清查”的原則,組建村級專班567個,由4395名網格長包抓全縣10.87萬戶農戶,每月對網格內所有農戶精準精細開展清查。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禮縣創新建立了“1+6”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一個平臺、六項幫扶措施),設立了縣級幫扶監測平臺調度中心,通過群眾自主申報、干部走訪排查、部門數據比對,有針對性地落實“一戶一策”幫扶計劃。
有好機制,也有新舉措。現在的禮縣,在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全力續寫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
走進禮縣紅河鎮小高村,只見一棟棟秦漢風格小樓房坐落在秦皇湖畔。小高村是禮縣今年要打造的鄉村振興品牌示范村。“房子變美了,環境整潔了,我們村發展鄉村旅游更有希望。”村民高瑞君看著村子的蛻變,喜上眉梢。
在祁山鎮趙家村,傳統蘋果產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以后要靠這片新果園了。”跟隨村副主任趙文化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但見田野中立架栽培的新品種果樹長勢良好。以集約化、標準化、有機化、品牌化發展為路徑,該村帶動群眾推進發展了效益更好的矮砧密植蘋果產業。
在龍林鎮趙陽村,新建的花園里喬灌花草結合,高低錯落有致。靚了環境,美了鄉風。2021年,村里修建的聽溪亭和孝道亭兩座涼亭,成為該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新陣地。農閑時間鎮村干部就在這里給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大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新的變化。
優化產業擦亮發展“新底色”
大堡子山是中國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禮縣大堡子山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一期遺址及墓群保護與展示工程已基本竣工。禮縣文物局副局長獨小川說:“該項目整體建成后,將成為全縣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張金名片,對禮縣打造隴上歷史文化名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禮縣素有“秦皇祖邑·三國勝地”之美譽,早秦文化、三國文化、井鹽文化、乞巧文化等積淀深厚、魅力獨特,旅游產業因此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數據顯示,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61.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億元。
今年以來,禮縣加快編制了《禮縣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總體規劃》,以創建秦漢文化百億產業園區為抓手,推動一批有競爭力、承載力、影響力的文旅項目加快落地進程,文化旅游正在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禮縣氣候溫潤、幅員遼闊,盛產蘋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經濟林果、中藥材、畜牧養殖等成為當地富民興縣的支柱產業。
5月,位于禮縣龍林鎮北山片區的萬畝花椒示范基地內,顆粒飽滿的油椒已經掛上枝頭,飄出陣陣濃烈的椒香。
禮縣堅持把農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修訂完善了“一扶一帶”產業發展獎補辦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實施方案,支持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圍繞延鏈補鏈強鏈,突出招商引企、產業園建設、品牌培育等關鍵環節,禮縣著力做大做強蘋果、中藥材、花椒、核桃等長效主導產業,做強牛羊、生豬、生態雞、中蜂等傳統養殖產業,做精訂單辣椒、萬壽菊、高原夏菜等短平快增收產業,大力發展綠色標準化種養基地,積極打造特色山地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形成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如今,禮縣大地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一條以產業鞏固脫貧成效、以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以產業帶動縣域發展的道路行穩致遠、進而有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