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21
- 點擊:1282
- 來源:甘肅日報
何?苑
著力強化“一核”,提升省會蘭州的吸引力、競爭力和首位度,打造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主引擎;著力打造“三帶”,形成由點及面、連線成片、東西共促的發展態勢,構建各展所長、充滿活力的“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著眼甘肅整體發展、立足各地優勢,推動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牽引帶動全省協同聯動發展。這一規劃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中存在的難點,推動區域要素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是著眼全省長遠發展的戰略考量,也是對未來區域發展的科學布局。未來五年,我省應當順應經濟發展對空間分工、內外聯動發展的需要,放大國家戰略疊加效應,推動各市州因地制宜、彰顯特色,逐步形成各展所長、充滿活力的“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把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變為現實。
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要著力強化“一核”,提升省會蘭州的吸引力、競爭力和首位度,打造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主引擎。要圍繞西部中心城市、“一帶一路”國際樞紐城市、黃河上游中心城市等定位,切實增強蘭州科技創新平臺功能、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市場樞紐功能、對外開放交流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蘭州作為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要以強產業為強省會聚勢賦能,重構具有蘭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化蘭州新區的產業支撐作用,構建全省產業發展集聚區,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打造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型增長極和內陸開放經濟新高地。要推動蘭州經濟圈發展成為創新能力突出、高端產業集聚、輻射全省乃至西部的高質量綠色發展城市群。
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還要著力打造“三帶”,引導全省區域發展模式由“點軸式”轉向“扇面式”,促進各地間的空間聯合、交通聯結、市場聯動、產業連接,形成由點及面、連線成片、東西共促的發展態勢。河西走廊經濟帶建設要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立足河西走廊風能光熱資源優勢,全力打造西部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和輸出基地。以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為主,建設金昌、張掖、武威、嘉峪關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推動酒泉風電基地發展成為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運營服務等于一體的風電全產業鏈。重點建設電池產業鏈、粉末冶金產業鏈、電鍍產業鏈、電工材料產業鏈、鎳合金加工材料產業鏈。大力推進延鏈補鏈,著力建設電池、電鍍、電工材料和鎳合金加工等為主的有色金屬新材料千億產業鏈。依托鎳鈷新材料創新中心等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離子加速及癌癥治療裝備制造、高端醫用材料制造業、粉末金屬材料制造業等發展。著力打造以新能源裝備業為重點的先進有色金屬制造業基地。對接“一帶一路”和大灣區“菜籃子”供應,發展寒旱農業和戈壁高效農業等特色高效農業,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提高“甘味”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隴東南經濟帶建設要以綜合能源和先進裝備制造為重點,積極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增強要素集聚能力,推動產業分工協作。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綠色開發,建設隴東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和特色高端戰略性石化工業基地。推動天水等優勢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打造隴東南國家集成電路封裝基地、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鏈,加快實施慶陽金山云西北總部等重點數字產業項目,培育大數據信息產業園,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慶陽)節點。
黃河上游生態功能帶建設要以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為重點,積極探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鞏固“四屏一廊”重點生態功能區,以修復生態、保護環境、提供生態產品供給為主要任務,持續鞏固提升河西祁連山內陸河生態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隴東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多元化路徑。科學布局和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維護黃河水源區生態系統穩定性,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加快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作者為省社科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