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8-01
- 點擊:1153
- 來源:中國甘肅網
近日,記者在王鋪鎮萬畝馬鈴薯豐產示范基地看到,連片的馬鈴薯郁郁蔥蔥,綠油油的枝葉鋪滿田地,洋芋花花競相開放,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一壟壟馬鈴薯長勢良好,產業豐收的希望在田間地頭綻放出了“薯光”。
馬鈴薯是農民實現“短平快”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為了將“小洋芋”打造成“大產業”,讓馬鈴薯成為推動全鎮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王鋪鎮黨委、鎮政府立足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壤濕潤疏松,光照充足,病蟲害少的資源優勢和人少地多、勞務輸轉大、本地勞動力弱、農民不愿種地及荒地較多的實際現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實施萬畝良種馬鈴薯育種示范基地建設。基地位于王鋪鎮鳳凰山、文昌山流域,涉及周岔、連灣、梁峴等12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1250戶5640人,種植區域面積10000畝。
走進王鋪鎮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集中連片的馬鈴薯枝苗一眼望不到邊,紫色、白色的馬鈴薯花鋪展在田野上爭奇斗艷,村民們正在田間進行除草翻土、病蟲害防治等日常管護工作,基地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主要是“隴薯7號”“青薯9號”、大西洋和費烏瑞它。
王鋪鎮武裝部部長李耀林告訴記者:“按照‘黨建引領、基地帶動、培育良種、產業融合’的發展思路和‘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建設原則,創新推廣‘聯合黨支部+合作社聯合社+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產業發展模式,以黨建帶動產業發展為保障,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為根本,堅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同時通過采取“三整合、三分紅”方式,讓馬鈴薯產業園合作社與12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合作,以整合項目扶持資金發展產業園,通過土地“托管+流轉”的管理方式,探索創新“保底+階梯”分紅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以整合村集體積累資金,通過配股入股到實力強的合作社,年底實現為11個非貧困村保底分紅5萬元以上;通過整治盤活荒地,流轉到合作社,增加統一經營收益,并按一定比例分紅到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提速推進。
“今年受天氣影響,產量有所下降,預計畝產量在3500斤左右。目前銷售不成問題,品質好的將由甘肅農墾集團訂單采銷,價格在0.8元/斤;品質不好的將進行深加工,制作成淀粉、粉條銷售,淀粉的價格在3元/斤,粉條是6元/斤。”王鋪鎮武裝部部長李耀林介紹。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旺,農民富”。近年來,王鋪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群眾增收、振興鄉村的主要措施,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布局,及時調整品種結構,加強優質推廣,使群眾在馬鈴薯種植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