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8-06
- 點擊:1181
- 來源:省政府國資委
天水市國資委監管著41戶市屬國有企業,截至2022年上半年,41戶市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778.48億元,同比增長4.42%;凈資產236.65億元,同比增長19.01%;營業收入10.77億元,同比增長33.37%,整體資產負債率69.6%,較同期下降3.73個百分點。工業類企業工業總產值8.03億元,同比增長4.35%,市屬企業發展基礎日益牢固,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完善政策體系。編制了《天水市市屬國有資本布局與結構調整“十四五”規劃》,從優化產業布局、空間布局、企業布局3個方面,明確國有資本布局重點方向。制定出臺了《投資監督管理辦法》《主業管理辦法》《投資負面清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等推進布局優化政策文件,引導企業聚焦主業主責,定位定向發揮功能作用。
二是強化功能布局,實施專業化整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資本為紐帶、專業化整合為主要途徑,推動資源向主業集中。以天水市交發公司為主整合陸橋、孚嘉、交通檢測等企業,組建交投集團,推動產業上下游“縱向聯合”;市供熱公司吸收合并典盛熱力、天河供熱,推進兩城區供熱集中運營。先后累計完成5組14戶企業重組,清理退出7戶低效無效或不具備競爭優勢企業。
三是構建產融平臺,發展優勢產業。累計整合資金資產30億元組建天水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著力布局工業產業。其中,出資14.7億元,引進行業領軍企業東旭集團非公資本15.3億元,合資建設天水新材料產業園,其中,“全氧燃燒+電助熔”中硼硅藥用玻管窯爐點火運行,OLED載板項目已建成投產。投入國有資本6.2億元,引入非公資本6.46億元,聯合華天、華洋等本地企業合作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集成電路載板項目,打造成國內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骨干基地。
四是積極擴大投資,夯實發展基礎。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交通、文旅、工業、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截至目前,承擔的55個省市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38.1億元。總投資231.23億元的10個央地合作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0.2億元。今年征集篩選的7個央地合作項目預計投資金額17.66億元。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與運營,累計利用PPP模式實施項目7個,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設立的4支政府投資基金累計募集資金4.17億元,同時向17戶非公企業投資3.35億元。
五是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內能。充分利用企業搬遷改造契機,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總投資10.56億元的海林公司搬遷改造產業技術升級項目竣工投產,長通公司搬遷改造項目已開工建設。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指標等納入市屬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把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2021年市屬監管工業企業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13%。星火公司成功研發CNCX850大型五軸聯動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等高端設備制造;鍛壓公司試制成功國內首臺LP鋼板風電實驗塔架塔筒;天水科力公司獲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下一步,天水市國資委將結合國有資本“十四五”規劃和監管企業發展現狀,持續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爭取在更多領域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進平臺企業整合升級轉型發展。采取整合資源、清理撤銷、歸并升級等方式將市本級平臺公司整合為2家,其中,打造1個資產總額超300億元的國有資產運營集團公司,1個資產總額超200億元的綜合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最終形成1個出資人、2個平臺公司、若干家產業集團的市屬國資監管新格局,使平臺公司成為政府謀劃實施建設項目的重要依托、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二是持續推進國有資本結構優化調整。加快實施文化旅游、設計規劃、物業管理、殯葬服務等板塊國有資本和資源專業化整合,全面實現實體化、市場化運營,進一步壓減企業數量。堅持以混促改,借助非公資本的引入,加快公司治理規范、管理提升與活力激發,實現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加快推動華天集成電路封測制造基地、華洋電子IC載板項目建設,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一批與天水市經濟發展相契合的支柱企業,實現國有資本良性循環發展。
三是持續深化改革增強企業發展動能。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大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優秀經營管理團隊和核心技術骨干引進、激勵力度,健全監管企業中長期激勵機制。積極盤活存量資產,減輕債務負擔;不斷提高監管企業內控水平,著力降低企業經營要素成本。持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長通電器、鍛壓機床等企業的搬遷改造,全力推動東旭集團天水新材料產業園、陸港公司物流園、空港新城等專業化園區建設,打造產業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