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8-11
- 點擊:1118
- 來源:甘肅日報
盛夏六月,晴空萬里,通渭縣迎來金銀花的采摘旺季。
行至李家店鄉,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金銀花,花香撲鼻。
6月20日上午,李家店鄉三坪村村民蒲月梅早早就來到了李家店鄉姚川村的金銀花種植核心示范區,為即將開始的比賽做準備。
當日,第五屆通渭縣金銀花采摘大賽開幕式在這里舉行。來自李家店鄉李店、郭坪、姚川等12個村及李家店學校、清涼沅金銀花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共14支代表隊300余人參賽。
“金銀花采摘大賽正式開幕……”10時許,比賽開始,蒲月梅提著小籃子,急匆匆地趕到115號賽道。
“種了3年,我家2.5畝金銀花越長越繁,端午節過后開始采摘,邊采邊賣,一天最多能收入500元左右。”蒲月梅半蹲著身子,小心翼翼地采摘金銀花。
在蒲月梅看來,從脫貧到致富,越過越紅火的日子離不開金銀花的助力。雖說是第一次參加比賽,她給自己定的目標可不小,“我今天就是來拿獎的!”
蒲月梅言語間的自信,源自通渭縣金銀花產業的蓬勃發展。
在通渭,種植傳統品種金銀花的歷史可追溯到幾十年前,但僅僅是作為觀賞樹種,在農家院落零星種植,沒有開發利用其經濟價值。
直到2013年,通渭縣首次引進金銀花,在隴川鎮新堡村、馬營鎮華川村等區域試驗種植220畝,栽下產業發展的第一株苗。
3年過去,首批金銀花進入盛花期。經過綜合評估,畝均收益達3000元以上,所含綠原酸、木樨草苷含量高出國家藥典標準1至2倍,藥用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
2017年起,通渭縣大規模推廣種植金銀花。如今,全縣種植面積達14萬畝,種植農戶4.5萬戶20.3萬人。
從1株到14萬畝,通渭金銀花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科學規劃息息相關。
通渭縣委、縣政府著眼于產業轉型升級,提出科學化布局、集約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逐步走向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營銷的發展思路,按照“一基地兩園區”架構,著力將通渭建設成花香四溢、“黃金”遍地的生態產業大園區。
引進山東九間棚集團智力支持,引導通渭縣農發公司注資入股,共同打造起通渭清涼沅金銀花產業扶貧開發公司,牽頭組建專業合作社8個,帶動農戶3.2萬戶,開創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園區)+農戶”一體發展新模式。
通渭清涼沅金銀花產業扶貧開發公司在全縣有11個烘干廠,每個烘干廠下面設3至5個收花點,群眾將采摘的鮮花賣至收購點,再由收購點把花送到烘干廠進行加工。
在李家店鄉李家店村收購點前來送花的群眾絡繹不絕。祁家咀村村民張秋蓮就是其中之一,她采收了14斤金銀花,對標、過秤,很快就拿到了174.6元。
從1株到14萬畝,通渭金銀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得益于全產業鏈的打造。
立足種苗培育,通渭縣已建成金銀花種苗研發組培中心1處、種苗培育基地2個150畝,年產種苗2200萬株。
立足產業鏈延伸,去年以來,通渭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與山東省膠州市聯合打造總投資1.5億元的膠州·通渭金銀花健康產業園,新建色選廠、提煉廠、日化廠……已研發金銀花茶、金銀花酒、金銀花洗滌用品等系列產品16個。
不久,產業園將全面竣工投產,屆時可每年上繳利稅1億元以上,帶動就業400人左右。
在產業園的帶動下,通渭將逐步發展形成上游由科研院校駐點研發培育種苗、合作社帶動農戶種植采摘,中游由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烘干加工,下游與中醫藥企業合作對接市場研發生產新產品的一體化發展鏈條,實現了“三產”深度融合、互促發展。
金銀花開金銀來,今年全縣鮮花年產量預計達到3000萬公斤、總產值預計突破6億元,帶動種植農戶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從1株到14萬畝到更多……金銀花的故事還在繼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