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8-31
- 點擊:922
- 來源:天水日報
?據天水日報報道?近日,在海拔2000多米的武山縣榆盤鎮四灣村,不同品種的藜麥穗成熟后呈現出金黃、紫紅等斑斕的色彩,宛如一幅幅天然的油畫,美不勝收。村民們帶著豐收的喜悅穿梭田間,開鐮收割。
“這是‘航藜三號’,此外還有‘航藜一號’‘航藜二號’。這里的每一穗都不一樣,我們將耐旱耐寒長得好的挑出來,作為選育品種,這就是一個‘馴化’過程。”在試驗田里,甘肅省農科院專家杜久元對藜麥品種如數家珍,他是四灣村藜麥種植的引路人。
從2016年開始,杜久元選中四灣村作為藜麥新品種研發的試驗田,通過現代化手段進行航天育種,進一步培育出高產量的藜麥新品種,以提高村民的經濟收益。“針對武山當地情況,選育了適合的藜麥品種。現在,藜麥作為這里的支柱產業之一,種植已經到了相當成熟的程度。”杜久元介紹,去年,四灣村藜麥種植面積大約200多畝,產出藜麥1萬多公斤,產值30多萬元,對村民和當地合作社來說,已經產生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
藜麥種出來了,但銷售是個難題。作為幫扶單位的武山縣人大,不僅要在試種推廣上下功夫,還要在擴大銷售上出點子。“我們協調市場監管等部門,讓四灣村的藜麥特色產業進駐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832平臺)進行銷售。”武山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羅彥君介紹,每年年初,縣人大專門針對四灣村經濟發展中的難點問題開展調研,和村兩委、村民就辦實事進行對接。尤其是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藜麥,拓展了銷售渠道,得到群眾認可。
省城專家“把脈”種藜麥,幫扶單位“出招”促銷售,打破了四灣村產業發展瓶頸,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讓新品種藜麥在土地貧瘠的高山上扎下了根,結出了果。(郭永強?張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