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02
- 點擊:1051
- 來源:隴南日報
宕昌官鵝溝大景區澤蕩湖
文縣池哥晝表演 毛樹林 攝
成縣雞峰山 張平良攝
康縣岸門口鎮燕河灣風光
文縣天池秋韻 冉創昌?攝
十年,是一個跨越歷史的維度;十年,是一段砥礪奮進的歷程。
十年間,隴南接待游客從2012年的490萬人次到2021年的1679.95萬人次;
十年間,隴南旅游綜合收入從2012年的23億元到2021年的83.7億元?;
十年間,隴南A級旅游景區增加到36家,其中5A旅游景區1家,4A級旅游景區15家;
……
歲月流淌,一組組數據記錄了隴南旅游資源開發、整合和保護的光輝歷程,也記錄下了隴南旅游事業從弱到強的拔節生長。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牢記囑托,感悟力行,步履片刻不曾停歇。黨的十八大以來,隴南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新業態,打造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鄉村旅游、康養旅游大景區,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將隴南的資源優勢變為競爭優勢,讓游客的腳步在隴南停留、身體在隴南徜徉、心靈在隴南沉醉。
從蹣跚中起步,在發展中不斷積蓄力量,旅游業已經成為隴南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610.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3億元。
立足資源優勢?奮進趕超
隴南旅游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地處秦巴山地與岷山山脈、黃土高原交匯地帶的隴南,這方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素有“隴上江南?世外桃源”之美稱。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人文、獨特的民俗、良好的生態……為隴南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何化資源為資本、轉優勢為動力?發展旅游產業,隴南當為、更當時。
近年來,我市旅游發展緊跟建設“美麗隴南”這一定位,立足資源優勢,將旅游發展融入所有政策,“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全要素互動”“全時段體驗”“全社會參與”,扎實推進文旅重點項目建設、景區景點提質、綜合配套完善、精品線路優化,狠抓文化旅游服務管理提升。
特別是,歷屆黨委政府更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讓曾經默默無聞的隴南脫胎換骨,從“養在深閨人未識”變為“隴上江南世人知”。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告,確定官鵝溝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此次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不僅僅是官鵝溝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樣也是我市旅游產業實現快速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起點。
窺一域而知全局。官鵝溝5A級旅游景區的成功創建將有效提升隴南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隴上江南”旅游品牌“叫”得更響。
而更深層次激活這方青山綠水,把旅游業做大做強,讓人民群眾吃上“旅游飯”,戰勝“美麗貧困”,更是歷史賦予隴南旅游的重要使命。
使命擔當,路在何方?
隴南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機遇,整合資源,探索創新,依托景區、跳出景區,開始走向廣闊的鄉村,原先單一的觀光旅游開始走向農文旅融合的體驗游,讓旅游富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極大拓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31.5萬人次,收入10.5億元。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占到總人數的1/2,鄉村旅游收入占到總收入的1/3。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從顏值到氣質,隴南對“更美”的追求沒有止步,而是始終保持奮進姿態,以更高標準打造更加美好的旅游“版圖”。
開門即見綠,臨窗聞花香,夢醒聽鳥鳴,閑坐讀風月。如今,無論是每一個隴南人,還是外地游客,都能夠明顯感受到隴南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顏值和持續增加的旅游魅力。
全業融合發展?扎實推進
隴南旅游呈現互促互進互融共贏的新態勢
漫游兩當,看得見的是風景,看不盡的更是風景。
白天賞美景、夜晚看繁星、時時聽天籟、天天品山珍,滿眼翠綠、遍地鮮花、處處有景致、村村有特色……如今的兩當,全域綻放不同精彩。
不止兩當,文縣馬家山村依托茶園,探索“茶業+旅游業+文化體驗”生態觀光茶園的新模式,不僅為游客提供“吃、喝、玩、樂、游、購、娛”一條龍服務,更帶動當地民宿發展、茶葉銷售,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全域旅游是區域發展理念的重新調整,是旅游要素的重新組合,是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其目的就是讓旅游遍地“開花結果”,加快與其他產業融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立足于此,隴南加快推進旅游與文化、娛樂、健康養生、特色產業等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旅游新業態、延伸產業新領域,將資源稟賦的“優”轉換為旅游發展的“勢”,賦能鄉村振興。
在具體實踐中,堅持把全市作為一個大的景區來規劃建設,城鄉各類建設都與旅游緊密結合,整合各類資源實現“處處是景、時時見景”。
同時,大力改善旅游“硬設施”,夯實基礎設施,推進廁所革命;不斷提升旅游“軟服務”,積極與國內知名旅游運營商合作推廣我市旅游產品,推進市內旅游訂房、旅游票務、旅游購物等電子商務工作,并通過合理配置、優化線路等舉措增加有效供給,打造一年四季有看頭、有“賣點”的旅游項目,努力實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特別是,通過制定出臺《隴南市“引游客入隴南”補貼實施辦法》,開展隴南旅游優惠大放送活動等,進一步拓展隴南旅游客源大市場,激勵市內外旅行社、自駕游俱樂部招徠游客來隴南旅游。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不斷推行,全域旅游持續升溫,隴南的一些農村變成景區、民房變民宿、農特產品變商品,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目前,全市有國家星級旅游飯店33家,其中四星級旅游飯店6家。培育等級旅游民宿6家,其中全國首批甲級旅游民宿1家。
“詩”與“遠方”牽手,資源與產業共振。隴南如同“賽馬”般的全域旅游發展生動局面已經出現。
蓄勢聚能再出發?強勁發力
叫響文旅康養“隴南牌”
多年的發展,讓隴南更懂得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更能看得清旅游的規劃在何方。
當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對旅游消費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文旅康養產業作為旅游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逐漸成為“新風口”。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未來五年發展目標之一:打造文旅康養勝地,更為精準的落腳點是把隴南建設成為大九寨旅游圈重要的游客集散地、西北知名康養目的地、中國鄉村旅游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方向既定,乘勢而上。
今年以來,隴南緊緊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堅持以山水為本底、以生態為特色、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聚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
統籌9縣區文旅康養資源優勢及產業特色,按照市黨代會確定的“一核、兩心、三軸、四區、十線、百村”全域旅游格局,推動全市境內文旅康養共下“一盤棋”、共繪“一幅圖”、共建“一條鏈”;
出臺《隴南市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支持全市文旅康養產業鏈企業、文旅康養產業園和符合文旅康養產業發展的示范引領項目發展;
以“文旅引人,康養留人”,編制了十條隴南特色旅游精品線路;
搶抓政策機遇,改造武都區姚寨鎮民族村、禮縣紅河鎮小高村、康縣長壩鎮山根村和成縣陳院鎮梁樓村等4個文旅康養品牌村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項目;
……
隴南已逐步開啟了發展文旅康養的生動實踐,也凝聚了廣泛的文旅康養發展共識。
在十足的底氣和強勢的勁頭中堅定發展信心。但隴南深知,打造文旅康養勝地,既是難得的機遇,也存在許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必須真正以困難問題的破解,促進工作邁上新水平、實現新跨越。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
從單一文化的單打獨斗,到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進,再到文旅康養的水乳交融,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大背景下,隴南發展的“密鑰”已經找到,且后勁滿滿。
十年彈指一揮間,十年跨越換新顏。
一個個A級景區的創建,一個個旅游品牌的推廣,都是隴南在旅游高質量發展實踐中行穩致遠的腳印,都承載著隴南旅游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美好未來。
我們堅信,顏值與氣質“雙修”的隴南,未來可期!
(文/隴南日報記者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