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15
- 點擊:890
- 來源:張掖日報
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符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立足發展生態環保、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生態工業,加快構建以特色農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為引領的“一特兩新”工業發展體系,生態工業發展成效日趨顯現,呈現出增速不斷加快、結構逐步優化、后勁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做強特色品牌,促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高端化發展
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優勢,立足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著力打造釀造、肉制品、馬鈴薯、種子加工、乳制品、中藥材、食用菌、蔬菜、紅棗瓜果等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先后建成優冠食品年產9萬噸冷凍食品、張掖市圣泉礦泉水公司年產6萬噸礦泉水、甘肅三元乳業有限公司日處理300噸生鮮乳、甘肅祁連牧歌實業有限公司牛肉精深加工分割包裝生產線、張掖市綠色偉農飼料公司年產10萬噸飼料加工等重點項目。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農畜產品加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體系,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甘肅華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9戶農畜產品加工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甘肅西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奧林貝爾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5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全市農畜產品加工企業中銷售收入上億元的達17戶,占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工業企業總數的30.91%。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全市特色農畜加工產品在省內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都有明顯提高。“昆侖雪”麥芽糊精、“金花寨”有機小米、“牛貝貝”肉牛濃縮料、“X4”番茄醬、“祁連傳奇”葡萄酒、“銀河”牌粉絲等產品獲甘肅省名牌產品;“陳邦”“甘綠”“奧林貝爾”“廚老大”“大漠紫光”“銀河”等商標被認定為甘肅省著名商標,全市特色“甘味”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
搶抓戰略機遇,培育壯大綜合能源及裝備制造
近日,走進位于臨澤縣板橋北灘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光伏太陽能光伏板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成為戈壁灘一道亮麗的風景。臨澤縣板橋北灘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負責人吳樂永介紹說:“項目總投資7.2億元,總裝機容量20萬千瓦。
截至目前,光伏支架安裝40兆瓦,光伏板安裝18兆瓦,預計9月30日支架組建全部完成安裝。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3.5億千瓦時,將進一步推動我市能源轉型,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市按照“風光水火氫醇”多能互補和“大型化、基地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思路,重點推進6個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和3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探索建設2個以上氫能及裝備制造示范園與應用場景。加強與中能建、中船集團等國內能源頭部企業合作,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重點實施甘州區南灘30萬千瓦光伏發電等27項風光電項目,全力推進肅南縣華能東方氫能產業園等22項風光電協同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快推進肅南盤道山和皇城抽水蓄能電站規劃研究進程,全年新增裝機容量280萬千瓦,完成投資56億元,綜合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產值達34.5億元,為全市工業轉型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形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
甘肅融萬科技有限公司10萬噸凹凸棒石提純轉白生產線經過第一階段的調試運行后正式進入生產階段,標志著我市凹凸棒石產業破冰起航,邁入發展新階段;甘肅河西硅業新材料有限公司20萬噸硅系新材料綜合利用一期項目現場,各類機械緊張有序開展作業,工人們爭分奪秒施工,場面蔚為壯觀。該公司20萬噸硅系新材料綜合利用項目為今年省列重大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3.65億元,項目產品工業硅是電子信息和光伏產業主要原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化工、冶金、電子信息、機械制造、能源開發等各個工業領域,是現代工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
近年來,我市以臨澤凹凸棒石科技產業園為載體,加快推進凹凸棒石黏土精加工及高值化利用項目建設,促進凹凸新材料產品從初級向中高端延伸。立足全市豐富的石灰石、玄武巖、石英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支持西溝礦業、祁連山水泥等企業實施產業鏈延伸項目。加快推進肅南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推動高分子材料、抗菌陶業、石英石板材等項目落地建設。以甘州區為重點,圍繞光伏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加速甘肅河西硅業新材料有限公司20萬噸硅系新材料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實現工業硅產業和光伏產業鏈相連接,推動形成硅系新材料產業功能區。
聚力轉型升級,推動精細化工產業集聚發展
我市堅持“安全發展、綠色環保、點面結合、產業銜接”原則,以4個省級化工產業園區為平臺,開展化工產業延鏈補鏈行動,著力打造南華工業園、鹽池工業園兩個百億級化工產業園。圍繞重點產業,引導企業向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生物醫藥、特種材料等精細化工延伸,持續提升產品附加值。以省級鏈主企業晉昌源公司為核心,加快建設年產120萬噸搗固煉焦、年產10萬噸高能環保醇基燃料等延鏈補鏈項目,打造能源化工循環產業鏈。依托酒鋼集團公司建成60萬噸鎢采選項目,形成年生產3200噸鎢精粉等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圍繞高臺豐富的鹽硝資源,規劃建設精細化工產業園,永鴻染化、恒業生物等17個項目已建成,云昊科技、海川生物等8個項目正在建設,亞韻化工等15個項目正在辦理手續。
精準招商引資,推進智能制造全產業鏈集聚區建設
搶抓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機遇,引進行業頭部企業,全力拓展產業生態鏈,打造百億級智能制造產業園。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園區三期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智能手機、智能芯片、服務器、新能源裝備等智能產品的零部件生產、整機裝配、系統集成等領域精準招商,引進行業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落地智能制造產業園,推動產業鏈深度互聯和協同響應。重點實施中科嘉鑫智能模塊式懸浮電源互感器產業化等4個智能制造項目,力促金方達IT基礎設施智能制造、智城六零碳智慧裝配式建材生產等項目落地建設。
賦能數字經濟,打造數據信息產業新高地
緊抓《新時代甘肅融入“一帶一路”搶占“五個制高點”規劃》政策機遇,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累計完成5G建設投資6.31億元,建成5G基站2118個,全市出口帶寬達2800G,城區、鄉鎮光網覆蓋率達100%,全市旅游景區通信網絡實現全覆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大數據產業園一期項目綜合樓、數據中心建成,建成標準部署機架1188個,57家企事業單位完成數據遷移上云;二期算力中心項目完成投資1000萬元,土方開挖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此外,集中政策、資金、服務,全力推動百度、金山云、新華三等數據信息產業頭部企業落地運營,加快構建完整的大數據產業生態,打造數據信息產業集聚高地,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主動融入全省“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為抓手,打造N個智慧應用場景,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全市206家規上工業企業中186家接入互聯網,接入率達90%以上;西溝礦業、晉昌源煤業使用了邊緣計算技術,祁連葡萄酒業等9戶企業使用了阿里云、百度云、國網新能源云等云服務,瑞豐塑料制品等8戶重點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超過50%;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平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25.7%,關鍵工序平均數控化率達38.5%。(張掖日報記者?段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