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26
- 點擊:774
- 來源:新甘肅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
糧滿倉廩的富足、自端飯碗的底氣、全面脫貧的喜悅、鄉村振興的光明、“三農”氣象的蓬勃、農耕文明的延續、鄉村生活的靜好……
又是一年豐收時,清水大地,鮮紅脆嫩的花牛蘋果,青薄圓實的清水核桃,黃艷瀅滴的玉米棒子,金黃燦爛的萬壽菊,質軟味美的清水木耳……都迎來了豐收季。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水縣立足縣域實際,嚴守耕地紅線,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優勢產業,打造農業品牌,提高質量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全縣農業基礎日益改善,特色產業欣欣向榮,糧食產量“十八連增”,“三農”工作呈現出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良好態勢。
藏糧于地?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時下,豐收的畫卷在清水大地徐徐展開。一架架玉米掛滿農家院墻,一袋袋小麥囤積在嶄新村居,一串串辣椒紅火了農家生活……豐收的喜悅,溢滿沃野田間。
在永清鎮東山梁田間地頭,35萬公斤的優質冬小麥種子源源不斷運往5000畝良種繁育基地,拉開金秋小麥播種的序幕。
一直以來,清水縣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強化科技增糧措施,加大撂荒耕地復耕復墾力度,全面落實黨的各項惠農補貼政策,有力保障種糧農民收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
持續整治撂荒地、不斷提升農業技術、高標準推進農田建設、全面推行大豆—玉米復種模式……一系列的措施促進了糧食穩產增收,穩住了糧食安全基本盤。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水年均種植糧食65萬畝,產量達16萬噸以上。2021年種植糧食作物67.45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8萬噸以上。
產業富民?托起幸福清水新希望?
金秋九月,在永清鎮蘇屲萬壽菊種植基地,一片片金燦燦菊花搖曳生姿,如一幅黃色墨盒潑成的油畫,把金秋的田野點染的色彩絢爛。
“今年全鎮種植萬壽菊8122畝,目前已進入第四茬采摘,雇傭附近群眾在基地務工,一天下來,少說也能收入100元。”永清鎮副鎮長巨鵬舉說。
而在清水縣其他鄉鎮,漫山遍野的萬壽菊花開正濃,村民正忙著采摘、裝筐,一車車萬壽菊被送往收購地,豐收的喜悅蕩漾在田間地頭。
今年,清水縣18鄉鎮285個種植主體共完成萬壽菊種植6.87萬畝,預計總產值達1.2億元。
如今的清水,肥沃的土地里,果實累累,穰穰滿家。湛藍的天空下,紅彤彤的蘋果綻開農人的笑臉,黃燦燦的萬壽菊織出鄉村錦繡生活,綠油油的核桃結出致富好“錢”景,烏漆漆的黑木耳開出山村幸福花……繽紛色彩描繪出特色產業的斑斕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水立足農業特色資源稟賦,打優勢牌,走特色路,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斷提升,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勞務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電商、數字經濟等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特別是去年以來,清水縣把產業振興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策,構建“六大特色產業板塊”,打造產業大縣,整山整灣整流域發展干鮮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小雜糧五大特色產業,構建“一村一品”“連鄉成片”“集片成鏈”“一縣多品”的特色農業產業格局。
科技賦能?打造現代農業新高地?
科技興農,讓豐收更多,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時下,走進清水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五連體連棟溫室內,智能溫控系統24小時工作,一排排航天蔬菜苗株距整齊,行距適宜,郁郁蔥蔥,健壯生長。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清水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五連體連棟溫室以科技成果展示和新品種育種為主要功能,示范種植無土栽培農作物新品種,推廣農業科技新成果。截至目前,已向縣域內多個種植點推廣輸送瓜果蔬菜苗木10余種220萬株,開展實用技術培訓6次500多人,給傳統農業注入了新能量。
得益于農業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清水縣航天蔬菜正在以“航天蔬菜+”的方式走向千家萬戶。
科技賦能,讓傳統農業插上了現代的翅膀。清水縣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五大富民產業”建設為抓手,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不斷加持,為清水縣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要素,以萬壽菊、艾草加工、月季育苗和金銀花、薰衣草、金絲皇菊等特色產業為依托,清水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會展農業,培育康養、生態、文化、鄉村和城鎮旅游新業態,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經營主體的變革,讓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精準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土地流轉+股金分紅+就地務工+利潤分紅+產品銷售”的利益聯結機制、“種苗免費+以獎代補+保底收購+農業保險”的兜底保障機制,真正把廣大群眾嵌入大產業、帶入大市場、融入大鏈條,實現抱團發展。
數字信息時代,“互聯網+農業”更是“豐”景無限。手機成為營銷助農的“新農具”,直播成為現代農業的“新農活”,網絡讓清水特色農產品漂洋過海,走出國門。
日前,滿載清水花椒、香菇等農特產品的12輛貨車同時發車,從清水縣食用菌產業園駛向俄羅斯、尼泊爾、吉爾吉斯斯坦、日本等國家。乘著“互聯網+”的東風,清水推動傳統外貿產業與互聯網創新融合發展,全縣共有5家企業成功入駐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涉及花椒、蘋果、蜂蜜、核桃等產品。清水縣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踔厲奮發?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金秋時節,行走在清水大地,一條條平坦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戶戶,一座座干凈的庭院旁綠樹成蔭、鮮花綻放,一個個產業基地綻放生機、孕育希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清水縣乘勢而上,積極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持續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
走進紅堡鎮西城新村,一排排獨棟的農家小院,白墻紅瓦,窗明幾凈,一條條硬化道路干凈整潔,衛生所、幼兒園、便民超市等一應俱全。
“沒想到我們也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過上這么好的日子!”今年67歲的西城新村村民盧來財笑著說。
據了解,清水縣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堅持政策不斷檔、力量不減弱、監測不松懈,緊盯脫貧地區、脫貧群眾的民生需求,持續強化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筑牢防止返貧致貧“防火墻”。
今年以來,清水縣搶抓“全省鄉村建設示范縣”建設機遇,建成省級示范村10個,縣級精品村30個、達標村60個。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村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風貌革命等緊密結合,內外兼修,提升鄉村顏值氣質,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觸手可及。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網紅公益助農、文明積分兌換實踐項目,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初步形成。健全“村黨組織、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網格體系,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一股清新之風在廣袤田野中吹拂,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