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2-07
- 點擊:714
- 來源:甘肅日報
“今年當歸收成比較好,我家挖了2噸多,按目前的價格可以賣5萬元左右,政策好了,我們發展產業的勁頭也更足了!”漳縣石川鎮虎龍口村五社種植戶包燕強說。
以往,包燕強都靠在外打工養活著一家四口。近幾年,看著村里人通過種植藥材,收入不錯,2020年,包燕強也回到家鄉種植了2畝中藥材。
今年,嘗到甜頭的包燕強把種植面積擴大到5畝,享受了當地政府給予的中藥材種植獎補資金1500元。“明年,我準備再流轉3畝地種植當歸、黨參。”包燕強說。
石川鎮地處漳縣南部,屬高寒陰濕山區,十分適宜中藥材種植。近年來,當地積極引導村民種植當歸、黨參、黃芪,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為了進一步調動群眾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今年以來,石川鎮給像包燕強這樣的111戶三類戶發放獎補資金18.85萬元。同時,組織120余人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實用技術培訓等。
沐浴著政策的春風,石川鎮群眾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積極性高漲。“今年中藥材價格好,我們挖了10噸左右,品質好的一公斤能賣70元左右。”漳縣民鑫眾創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東升說。
張東升是石川鎮菜子川村人,于2019年1月成立了合作社,流轉了100畝土地,帶動24人就業。今年,合作社一共種植了25畝當歸,黨參10畝。
“合作社的中藥材主要銷往隴西文峰中藥材市場,今年預計可收入25萬元左右,明年我還要擴大中藥材的種植面積。”說起合作社的發展,張東升信心滿滿。
如今,石川鎮已經有4家中藥材合作社。2022年,石川鎮種植藥材3500畝,其中黨參1800畝、黃芪600畝、當歸1100畝,約采挖70萬公斤,預計產值達3500萬元。
“我們將積極對接中藥材龍頭企業,加快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建立‘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從技術服務管理、精準對接市場、精深加工、風險保障等關鍵環節發力,把中藥材真正做成石川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柱產業。”石川鎮黨委書記王福說。(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通訊員?蒲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