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2-09
- 點擊:673
- 來源:甘肅日報
張舉國
依托城市資源稟賦,強化區域規劃引領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導產業分工協同發展;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助力城鄉一體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作為甘肅經濟實力最強、發展條件最佳的重點區域之一,蘭州都市圈是帶動甘肅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建好蘭州都市圈,可以為推動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增添動能,帶動全省協同聯動發展。
依托城市資源稟賦,強化區域規劃引領作用。根據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培育發展特色城市產業體系,有效發揮區域規劃的引領作用。一方面,根據蘭州市和周邊地區的人口分布現狀及人口流動規律,依托城際快速干道,加快構建高鐵、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相結合的多層次、立體化、一體化的交通網絡體系,逐步建成蘭州市主城區與蘭州新區、白銀、定西、臨夏等周邊城區1小時經濟圈,以交通條件的改善來實現區位條件的改善,擴大都市圈人口通勤范圍和通勤能力,加強都市圈城市間的經濟聯系,提升中心城市輻射范圍。另一方面,基于地區資源稟賦和自然地理環境加強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原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石油化工全產業鏈及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新材料、核產業等新興產業,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通過涓滴效應,推進中心城市發展優勢逐漸向周邊地域城市群擴散,逐步形成貫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導產業分工協同發展。針對蘭州對周邊城市輻射效應不突出的短板,要依靠制定完善的制度體系、編制都市圈規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舉措引導要素資源有序地向中心城市周邊地區擴散。一方面根據蘭州都市圈綜合經濟實力偏小的現狀,有選擇地承接沿海地區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產業轉移,緊抓“一帶一路”機遇,通過成本和政策優勢吸收滯留在低端服務業的額外勞動力,加強生產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關聯度。要通過產業轉移和擴張,實現省會城市的核心集聚。另一方面要在明確核心增長極為主的前提下,加快榆中這一蘭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步伐,提高蘭州新區建設發展水平,培育皋蘭、隴西、臨洮、永靖等地區的產業承接能力,促進形成獨立功能節點,通過產業技術應用和生產水平的提高來建立核心優勢,推動大中小城市在都市圈形態下協調發展和一體聯動。
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人口流動受就業機會、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等影響。擁有良好的城市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培育發展現代化蘭州都市圈,必須從提升其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著手,要參照國家中心城市標準提升蘭州市中心城市建設水平,鼓勵蘭州市發揮Ⅱ型大城市引領示范作用,通過科學管理、合理規劃引導首位城市良性發展,消除資源環境瓶頸,減小人口集聚帶來的負面影響,加快提升功能品質、發展能級和人口經濟密度,增強其對資源要素的承載力,結合強省會行動,將蘭州市打造成為全省人口聚集區、產業聚集區、資本聚集區等全要素配置中心,全面提升蘭州市經濟發展實力、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助力城鄉一體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不僅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更是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就對政府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然而,從蘭州都市圈以及甘肅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看,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實現完全一致的公共服務水平是不大現實的,這決定了其實現路徑應分步驟、分階段有序推進。縱向維度上,要以都市圈公共服務均衡普惠、整體提升為導向,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提升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和有效供給能力。橫向維度上,通過制度、政策上的一體化建設,推動社會治理由單個區域向都市圈協同治理轉變,建立都市圈統一的公共事務治理聯動平臺,推動實現都市圈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
(作者為甘肅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