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2-13
- 點擊:661
- 來源:平涼日報
????據平涼日報報道?11月6日至22日,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召開。期間舉辦的邁向“雙碳”目標的城市低碳行動主題邊會上,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董鎖成線上向與會專家分享了過去20多年帶領團隊在平涼市開展綠色低碳城市探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
據了解,過去20多年來,董鎖成帶領團隊基于聯合國千年人居發展目標和中國國情,持續探索“六城”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城市和四層循環經濟模式內涵,并在我國東部沿海、西北、西南、青藏高原、華北、東北及資源型地區數十個典型城市進行應用,獲得了良好綜合效益。
從2000年起,董鎖成就帶領團隊率先在黃土高原資源型城市平涼市開展綠色低碳城市探索。經過20多年努力,創新探索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依托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建設的綠色低碳城市模式。其中,崆峒區建成了以煤炭-發電-建材-供暖-垃圾發電循環產業鏈示范工程為主導,包括百萬頭肉牛-百萬畝蘋果-地膜覆蓋-智慧農業等生態循環農業、文旅康養大旅游為支柱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全區近三年示范工程節約煤炭69.9萬噸,減少碳排放28.6萬噸,實現經濟總產值157.7億元。此外,以崆峒山為核心的中醫、道教文旅康養基地為中心的文旅康養產業已成為新興增長極,帶動綠色低碳轉型。
華亭市是甘肅最大的煤炭基地,通過建設智能化綠色礦山和延長產業鏈,建成采煤-坑口電廠-建材-供暖-精細化工-二氧化碳捕集-下游加工一體化循環產業鏈,實現了煤炭資源清潔循環高效利用,建設年捕集150萬噸二氧化碳項目,華硯礦區工業污水、粉塵零排放,礦區綠化率達80%以上,減少碳排放5萬噸,粉煤灰建材,煤制甲醇、聚丙烯等化工產品的年經濟產值113.73億元。
據悉,本次大會上,來自氣候變化領域的國內外政府官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高校代表,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課題展開交流與探討,旨在形成更多可行的技術方案和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為構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中國智慧。(記者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