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2-22
- 點擊:684
- 來源:隴東報
????據隴東報報道?今年以來,我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雙輪驅動、三化并進、四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為總體思路,堅持抓項目、強產業、穩經濟不動搖,堅持防風險、守底線、惠民生不懈怠,堅持轉作風、提效能、優環境不停步,全力以赴積蓄轉型升級新動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引擎、新優勢加速形成,揚“煤”吐“氣”、“數”起“云”涌、“風光”無限的多元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今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戰略性布局、突破性開局的重要一年,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入多能互補、鏈式開發新階段。油煤氣擴能上產,預計生產原油1040萬噸、增長7.5%,加工原油305萬噸。寧中煤田80億元成功出讓,核桃峪煤礦、甜水堡二礦正式投產,劉園子煤礦安全復產,新莊煤礦三期工程加快推進,煤炭產能超過1000萬噸,生產原煤515萬噸、增長1.2倍。開采天然氣5億方、增長21.9%。新能源乘勢而上,隴電入魯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前期進展順利,正寧2×100萬千瓦調峰煤電項目快速推進,核準、在建的679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加快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格局加速形成。慶化公司氫氣回收利用項目開工建設。垃圾焚燒發電二期建成投用。新能源裝備制造從無到有,西部重工項目建成投產,三一重能項目開工建設。能源化工取得突破,獲批省級氦氣生產基地,年產20萬立方米天然氣提氦項目投產,年產20萬噸雙氧水項目建成。CCUS、疏干水深度處理等項目順利推進。
我市圍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暨“東數西算”工程建設,突出規劃引領、做實要素保障、強化跟蹤服務,加快構建數字設備制造、云計算、數據服務、數字技術應用等為一體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打造?“東數西算”數據融合創新示范區、西北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和國家紅色主題數據中心災備基地,“東數西算”匯聚強勁動能,開辟了轉型升級新賽道。一年來,我市堅持周調度、專班推進、一體化招商,實行“兩張清單”制度,建立3名院士領銜、208名專家組成的智庫。中能建、秦淮數據、金山云、京東等48家企業簽約落地,投資113億元的12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占地1.7萬畝的“東數西算”產業園全面鋪開。打造“東數西算”大數據產業集群的經驗做法,被列為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典型案例,受到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通報表揚。
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打造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我市積極發展并推廣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優先鼓勵和支持風電和光電項目,不斷推進能源結構低碳化,逐步形成“油上推行減油增化延長鏈條,煤上實行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和綠色加工轉化,氣上加大增儲上產清潔利用”的循環發展模式。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中國華能隴東能源基地已經在慶陽啟動建設,包括正寧2臺100萬千瓦超臨界空冷燃煤機組調峰煤電項目、慶陽新能源示范項目等。“十三五”以來,全市風電項目累計建成并網65萬千瓦,光伏項目建設并網10.58萬千瓦,萬元GDP能耗下降4.84%,為減少碳排放做出了積極努力。(記者祿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