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10
- 點擊:638
- 來源:甘肅日報
王曉芳
2022年全省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呈現出結構改善、韌性增強、速效兼具、量質齊升等積極特征。最近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牢正確方向,緊盯著力重點,提出“強化有效投資”?等八大措施為經濟發展賦能。近十多年來,重大項目投資對甘肅經濟增長影響巨大,特別是在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增效益等方面的綜合效果十分顯著,邊際效應呈現正向遞增態勢,與消費和出口相比,投資的乘數效應更大,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明顯。2023年乃至未來五年,我們要始終以重大建設項目投資為重點,加大投資力度,推進投資進度,提高投資效率,強化重大項目的牽引與帶動作用,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和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努力實現投資有支撐、增長有動能、發展有源泉的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搶抓戰略機遇,圍繞生態屏障、能源基地、戰略通道、開放樞紐的特殊功能定位,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增長。甘肅面臨著發展不充分和發展不平衡的雙重壓力,面對著擴大經濟規模和促進轉型升級的雙重難題,需要應對內生動力不足和外部競爭加劇帶來的雙重挑戰,要深入研究國家重大項目和資金支持的方向和領域,牢牢抓住國家擴大政府專項債規模、擴大有效投資等政策窗口期,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和投資趨勢,聚焦市場發展方向,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雙碳”目標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中天水經濟帶、蘭西城市群、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發展機遇,進一步開拓思路,更新理念,謀劃包裝、落點布局一批示范作用強、帶動效應大的新型基礎設施和主導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全力推進前期工作,加速推動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搶抓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一輪經濟增長歷史機遇,圍繞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堅定不移實施提質增效擴量工程。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產業,我們要搶抓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動權,產業發展的核心要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以強工業行動為抓手,把彰顯功能、促進轉型、放大特色有機統籌起來,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激發實體經濟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一要聚焦“雙碳”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供應基地,使新能源產業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構建的重要牽引。二要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完善和落實鏈長制鏈主制,持續推動工藝技術進步,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三要圍繞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積極部署數據與算力基礎設施,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大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項目投資建設。四要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形成集群特色發展規模,聚焦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現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領域。
著眼未來,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優先加快建設重大民生項目和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是拉動有效投資、促進長遠發展的重要抓手。一要提前布局、補齊短板,切實增強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儲備針對性。二要互聯互通、互補聯動,加快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三要創新機制、營造生態,凝聚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社會合力,建立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滾動實施機制。四要重點加快推動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上馬實施,加快實施環境衛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產業配套等民生領域補短板項目,持續改善農村公路、農村供水、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條件。
立足積極擴大新開工項目,推進甘肅重大建設項目投資落地并加快形成新的生產力。從2022年甘肅重大項目建設狀態看,續建項目仍是投資的主體項目,計劃新開工項目與預備項目不足。一要著力推進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建設,推進完善綜合交通體系項目建設和物流、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二要著力強化構建重大項目要素保障體系,制定補充完善爭資爭項清單,從嚴從實落實財政資金使用進度,拓寬項目融資渠道,提高產業招商引資資金到位率,強化項目用地保障,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
著力增強民營企業家安全感和市場投資信心,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民間投資不僅是增強投資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質量的重要力量。2022年1至11月,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5%,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7個百分點。一要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提出的21項具體措施為指引,整合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體系,對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進行梳理,根據地方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落實細則和支持辦法,確保政策的協同性、配套性、可操作性。二要加強對民間投資優惠政策的宣傳,消解民間投資者消極心態,增強投資信心,聚焦解決制約民間投資增長的突出問題,鼓勵民間投資積極參與盤活全省資產存量和擴大資產增量。三要積極推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民間投資和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對于金融、電力等行業門檻較高的領域,探索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不斷拓展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四要完善民間投資服務體系,推動民間投資上規模、上水平。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服務,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落實措施,提高辦事效率。建立健全公正、公開的市場服務體系,發展和壯大投資咨詢、技術創新、企業診斷、評估、會計、法律、審計、設計、監理、招投標代理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五要著力拓寬民間投資的融資渠道,完善融資擔保體系。鼓勵和支持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信貸中介組織發展;積極引導和推動民營擔保公司與國有擔保公司的合作,加大對國有股本擔保公司的資金注入,兌現政府擔保貼息補貼;支持民營企業直接融資,鼓勵通過發行債券融資,支持一批高科技、節能減排、文化創意、鄉村振興等領域的成長型中小民營企業開展集合發債工作。
(作者為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