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11
- 點擊:729
- 來源:隴南市人社局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積極克服常態化疫情防控對就業工作的影響,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關于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以及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措施,制定印發了《隴南市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措施》,抓實“六大措施”,全力維護就業大盤穩定。
一是“穩”字打基礎
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積極發揮政策性招考招錄項目的帶動作用,在認真落實“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項目、落實項目人員各類待遇的基礎上,繼續實施“千名大學生就業計劃”,加強動態遞補和規范管理,積極協調落實補助資金,全市近千名畢業生穩定在崗就業;順利完成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要求向應屆或擇業期內畢業生大幅傾斜,共計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692名;大力推進“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全市共募集見習崗位1109個,新增見習基地70家,實際新參加見習人數524人,落實就業見習補貼352.86萬元;同時,認真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就業服務,通過求職登記小程序登記求職2029人,已聯系1970人,聯系率為98.47%;提供就業服務1957人,服務率為97.83%。截至11月底,全市2022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共報到登記7566人,就業6915人,就業率達到91.3%。
二是“拓”字優服務
積極搭建就業供需平臺
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政務新媒體拓展就業服務新模式,扎實開展“甘肅省百名人社局長直播帶崗暖心行動”,全市共開展直播帶崗和網絡招聘活動61場,其中市政府副市長何紅梅,兩當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宋國南等6個縣區政府分管領導親自走進直播間開展直播帶崗活動7次,累計參與招聘單位1288家,提供就業崗位49192個,觀看人數達30萬余人,達成就業意向4185人。持續運營信息化平臺優化公共就業服務,其中隴南鄉村大數據發布信息219條,單位招聘欄目45家單位發布崗位總數1261個,投遞簡歷692人次;隴南人社、隴南市人力資源市場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957條;甘肅人才隴南分站舉辦網絡招聘會42場,累計997家用人單位發布招聘崗位數20999個,達成就業意向938人。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穩就業政策宣傳活動,通過“援企穩崗 服務千企”行動,實地走訪了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115家中小微企業,開展穩經濟穩就業政策上門服務、現場政策解讀、座談交流和用工指導。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開拓“人社領域政策法規微講堂”欄目,對穩崗擴崗政策進行專題宣傳。建立隴南市就業工作政務微信平臺,組織縣(區)、鎮、社區(村)基層就業工作人員加入政務微信,通過此平臺將“強化就業幫扶保障”政策解讀文章轉發至城鎮社區居民群,擴大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
三是“效”字強培訓
提高技能培訓的質量
2021年,我市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服務系統被中國就業促進會評為地方就業創新事件。今年以來,我們持續優化升級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系統,實現學員自主擇訓、機構按需組織、政府實時監管的全面打通,全年通過“電子培訓券”系統參培69905人次;結合隴南市特色電子商務、文旅康養等產業需求,創新開展電商直播、康養類等新職業新工種培訓2141人次和7197人次;采取“校企雙制、工學一體”方式,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604人;依托東西勞務培訓協作機制,充分開展青隴協作培訓及師資培訓,共協作開展技能培訓2896人;大力推進培訓就業一體化,開展嵌入式、訂單式培訓22592人,培訓后就業25274人,就業率50.2%,培訓后獲得通用職業技能證書人員455人,培訓實效顯著提升。
四是“品”字擴影響
持續培育壯大勞務經濟規模
大力創建勞務品牌和勞務經濟示范項目,啟動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2022年“春風行動”暨東西部勞務協作對接交流活動,推薦西和乞巧系列3個勞務品牌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魯甘人力”交流暨甘肅省勞務品牌推介活動,參照省上對認定為省級勞務品牌的創建承辦單位給予20萬元一次性補助的措施,我們對認定為市級勞務品牌的創建承辦單位給予10萬元一次性補助,大力支持勞務品牌發展壯大,目前全市共注冊續展勞務品牌2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3個。同時,在全市九縣區開展了勞務經濟示范村和勞務輸轉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目前,全市共創建市級勞務示范村9個,縣級勞務示范村139個;市級勞務輸轉示范基地5個,縣級勞務輸轉示范基地29個。成縣等縣區還對創建為市級、縣級的勞務經濟示范村和勞務輸轉示范基地給予財政獎補。
五是“創”字釋動能
全面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新動能
深入實施“百千萬”創業引領工程,在武都區、徽縣相繼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隴南市選拔賽和“金徽杯”創業創新大賽暨“創業新秀”“新銳創客”選拔賽,西和縣、禮縣、成縣等縣區也各自舉辦了縣級創業比賽并建立了優秀創業項目庫,累計選拔“創業新秀”58名,“新銳創客”564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以賽促創持續推動雙創工作縱深發展。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專項扶持資金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切實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帶動農民工、畢業生返鄉創業,共向返鄉創業農民工及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94筆、17319萬元,向421名城鎮自主創業人員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210.5萬元。特別是在創業擔保貸款的發放上,我們為武都區出租車司機提供的免反擔保創業貸款,成功解決了出租車司機及出租車公司的難題(具體案例見本號12月27日單行報道)。繼續實施“千人自主創業計劃”,1017名城鎮未就業人員穩定實現自主創業,總計帶動就業4000人以上,各項政策疊加充分釋放著創業帶動就業嶄新動能。
六是“兜”字強保障
妥善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對參保失業人員、參保期限未滿或超期失業人員、失業農民工等分類發放失業保險金196人228.69萬元、失業補助金311人167.11萬元及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等,妥善保障了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積極落實就業困難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社保補貼,各類社保補貼支出共計1097.2萬元。持續推進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轉型升級,累計轉型認定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163家,吸納就業9879人,其中脫貧勞動力5288人。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兜底安置作用,目前城鎮公益性崗位在崗人數為5153人,其中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341人、“4050”人員1128人,鄉村公益性崗位在崗42565人,牢牢守住了脫貧勞動力防返貧風險底線。加強疫情期間返鄉回流人員服務保障,通過以工代賑項目等引導二次就業,截止10月底,全市累計因疫情返鄉回流人員2056人,其中1892名回流人員已就近就地就業,再就業率達到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