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13
- 點擊:692
- 來源:平涼日報
寒冬臘月,記者走進涇汭河川區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園區王村核心區,放眼望去,一排排蔬菜大棚拔地而起,整齊劃一,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成為冬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這個園區我負責9個溫棚,種了辣子、西紅柿、茄子,西紅柿是去年9月中旬栽的,預計過完春節二三月份可以上市,在種植過程中,我學到了不少技術和經驗,也增加了收入,每月出勤都在28天左右,能掙2800多元。”在蔬菜產業園務工的本地村民李烈云說。
針對全鎮蔬菜產業單一、品種不足、菜品質量不高、市場對接缺乏有效組織等瓶頸制約問題,王村鎮經過多方論證確定了“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企業投資+公司化運行”模式,積極主動與平涼金潤集團對接,成立了甘肅涇美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園區生產、經營,同時探索生物秸稈反應堆技術,打造有機蔬菜,提升菜品優菜率,實現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目標。
“涇汭河川區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園區王村核心區是我鎮今年全力抓建的一個重大項目工程,園區規劃占地1079畝,日光溫室193座,鋼架大棚492座,分兩期實施。目前,一期工程和二期鋼架大棚已于年內全部投產,一茬主要種辣椒、西紅柿等時令蔬菜,收入可觀;日光溫室二茬已全部種植完畢,預計2月底前即可上市。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我們探索推行了‘項目帶動、企業投資、公司化運作’模式,引進‘秸稈+’有機蔬菜生產技術,為全鎮其他蔬菜園區和菜農提供‘生產共管、技術共享、訂單共商、資源共濟’四共服務,有效破解了全鎮蔬菜產業單品不足,菜品質量不高,市場對接不充分等瓶頸制約,有力助推了全鎮蔬菜產業提檔升級。”王村鎮黨委副書記劉向東說。
據介紹,為進一步發揮涇美蔬、雄發果蔬等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王村鎮積極組建蔬菜產業黨建聯盟,通過黨建聯盟牽引組織本鎮菜農到園區務工,采取以工代學的方式,提升本土菜農務菜技能。對本地農戶自主務作的蔬菜大棚實行“分戶管理+技術指導+集中銷售”模式,讓群眾共享企業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使本土菜農實現“地租+務工+自主經營”三項收入,有力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記者?李文文?齊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