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17
- 點擊:902
- 來源:甘肅日報
靖遠縣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水岸三合景區。
靖遠縣緊扣“山水人文、黃河名城”主題主線,城市建設彰顯“山水氣度”。
靖遠蔬菜發展躍上新臺階。
靖遠縣美麗鄉村——稻香村。
彭雯?馮文強
這是一座詩意靈動、夢想飛揚的城市,一路艱辛前行譜寫為民樂章;
這是一座活力迸發、豪情滿懷的城市,多年櫛風沐雨鑄就輝煌篇章。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廣大群眾安居樂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民生福祉節節攀升……
一路風雨一路歌。近年來,靖遠縣堅守初心使命,全力以赴穩增長、促增收,千方百計提增量、擴總量,在加速奔跑中爭先進位,在加壓奮斗中開創新局,在共建共享中改善民生,在靖遠大地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于母親河畔成就發展夢想。
“十三五”末,靖遠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5.71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7%、7.4%和8.1%,經濟總量躍居全市第二。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5年底的19912元、7498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28324元、11307元。
一串串鮮活的數據呈現,一處處產業的快速發展,一個個項目的加速推進,一項項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蘊含著靖遠調結構、激活力,行穩致遠的發展新思路,也見證了靖遠行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強勁勢頭。
2022年以來,靖遠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縣委“一核引領、兩翼協同、五區聯動”的思路謀劃和加快建設美麗幸福黃河之城、積極爭當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任務,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縣干部群眾振奮精神,一起謀劃、一起拼搏,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努力促進全縣經濟跨越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
鄉村振興擘畫大圖景?彰顯靖遠“高度”
一個個高質高效的農業產業迅速崛起,一座座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宜居宜業,一粒粒脫貧致富的希望種子萌發成長……鄉村振興,靖遠運籌帷幄、步履鏗鏘。
時下的靖遠大地,到處是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在城區,城市路網日趨完善,車輛穿梭,高樓林立,人來人往。走進工業園區,道路寬闊整潔,廠房錯落有致。在井然有序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到處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在鄉村田野,村舍庭院整潔有序。在遠處的溫室大棚里,郁郁蔥蔥、滿園“春”景,張張笑臉洋溢著新生活的幸福和喜悅……
抓特色、創品牌,鄉村振興碩果累累。一年來,靖遠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醫療、衛生、教育“三保障”,深入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全覆蓋大排查,消除風險戶548戶2300人,維修改造農村供水管網126公里,完成脫貧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551人,輸轉脫貧勞動力4.5萬人。全縣8家鄉村就業工廠和33家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勞動力964人。對接落實東西部協作資金5600萬元,謀劃實施項目19個,幫辦為民實事461件。統籌各類銜接資金3.75億元,實施農網改造252公里、通信線路改造384公里,硬化自然村(組)道路245公里,改造衛生廁所1.45萬座。聚焦“一帶兩區三線”重點區域,通過抓點示范、典型帶動,投資1.4億元,在全縣40個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積極打造富民社區、富坪、獨石3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樹立起了東西部協作鄉村建設“靖遠樣板”。
特色產業托起“好錢景” 展現靖遠“亮度”
靖遠,黃河流經縣境154公里。波瀾壯闊的黃河,潤澤出萬頃黃土的滿目翠色;產業振興的陽光雨露,哺育出靖遠大地的蓬勃生機。
靖遠縣圍繞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宜居、宜業、宜游“三宜”功能,著力在特色農業上擴規模、提品質,在工業發展上建平臺、強基礎,在文化旅游上創名氣、求突破,多輪驅動、多元互補的現代特色產業體系日臻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興未艾,和諧靖遠底色更亮。
抓項目、興產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靖遠縣堅持農業擴規提質、工業夯基固本、文旅創名出優,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投入1.107億元,實施特色產業發展項目62個。建成生豬、奶牛、肉羊擴繁等規模化基地7個,全縣特色種植養殖規模分別達到158.08萬畝、672萬頭(只)。堅定實施品牌戰略。新增“三品一標”認證20個,入選“甘味”企業商標品牌目錄9個。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8.46萬畝,整治撂荒地17.31萬畝,糧食播種總面積達到80.0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1.24萬噸。堅持強工業不動搖。劉川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達到130家,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30億元,全縣規上工業企業達到32家。深度挖掘縣域紅色、民俗、絲路、農耕等文化旅游資源。全縣累計接待游客55.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4億元。
黃河流經靖遠縣境154公里,潤澤和哺育著靖遠大地。
城市建設繪出好風景 展示靖遠“氣度”
2022年靖遠縣金灘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公共交通、道路橋梁四通八達,筑就城市發展的骨架;游園小品、城市景觀各具特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華燈初上、夜色闌珊,城市街景常看常新……
暢通“路循環”,夯實“硬基礎”,靚出“高顏值”。靖遠縣立足“蘭白后花園”定位,緊扣“山水人文、黃河名城”主題主線,按照“一河兩岸”城市建設格局,著力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內涵和管理四篇文章,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顯著提升。歷經多年的砥礪奮進,這座城市面貌變化彰顯了“山水氣度”,體現了品質優先的態度,提升了暖心惠民的幸福感,交上了一份城市建設的精彩答卷。
抓創建、提品質,城市功能換擋提速。中蘭客專的通車運行,標志著靖遠進入高鐵時代。歷時五年之久的金灘黃河大橋正式竣工通車,成為了助推靖遠全面發展的新跑道。“七館多中心”項目即將建成投運,成為靖遠地標性建筑。祖厲河大橋、沿黃旅游公路正在加速推進,人民路東段、東升街東側、永新街南段等一批群眾翹首企盼的“民生路”全面打通,內暢外聯的交通網絡體系正在形成。新城小區四期、城隍廟片區等棚戶區改造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改造47個城鎮老舊小區,城市“顏值”“內涵”得到雙提升。新開通5G基站403個,敷設城鄉污水管網近20公里,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補齊。完成國土綠化4.6萬畝,水保面積15平方公里。大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以國省干道為主,栽植樹木23.8萬株,群眾的生態獲得感日益增強。
民生福祉繪就新畫卷 體現靖遠“溫度”
靖遠縣重點民生工程“七館一中心”項目即將建成投運。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全力以赴辦好民生實事,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才能讓民生福祉既有“溫度”又有“質感”。
靖遠把民生事業“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持續加大民生事業的資金投入,讓一個個民生項目轉變為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獲得感和體驗感,著力構建一個環境更美、品質更好、功能更全、服務更優的“新靖遠”。2022年全年用于民生支出37.642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7.5%。“真金白銀”的民生投入,奏響了一曲曲幸福之歌。
辦實事、惠民生,群眾福祉普惠共享。靖遠縣深入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推動聯盟辦學向集團化辦學過渡,組建靖遠師范附小教育集團,新增普惠性學位1620個。實施2022年教育續建、改薄能力提升、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39個。堅決打好“穩就業”“保就業”攻堅戰,全縣累計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9.16萬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口4009人。著力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全縣衛生健康系統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38名。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新建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改造提升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個。探索出“社會組織運營城市社區養老設施”模式和“村委會運營+群眾自治農村養老設施”模式,新建烏蘭鎮、糜灘鎮2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
時光的年輪,刻下奮斗的足跡;歷史的巨手,翻開夢想的新篇。
靖遠,這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正以奔跑者的姿態、奮斗者的心態、追夢人的狀態,不斷迎來一次又一次嬗變,綻放出多彩魅力。舒展今日靖遠畫卷,一幅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城鄉面貌不斷刷新、人民生活和諧幸福的新圖景躍然而出,一個“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文明程度高”的現代化美好新靖遠值得期待……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夢路上再出發。靖遠縣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深入實施強縣域行動,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建設更具活力、更有品質、更加幸福、更富時代氣息的魅力城市,奮力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靖遠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