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2-15
- 點擊:695
- 來源:甘肅日報
2月的甘肅,乍暖還寒。記者從省會蘭州驅車700多公里來到隴南文縣,卻感受到了盎然春意:無論是建設工地還是田間地頭,一個個項目正在蓬勃生長。
直面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巨大挑戰,文縣去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11億元,同比增長7.9%,保持了量增質優的發展態勢。面向推進“生態文縣?綠色崛起”的新目標,這個春天,文縣的干部群眾將鼓足干勁再出發。
項目建設助力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
今年春節,文縣石雞壩鎮石雞壩村的群眾終于告別“摸黑上縣城”的歷史。
“高速公路通車,將石雞壩鎮到文縣城區的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20分鐘,讓群眾出行和產業外銷花最少的時間,走更遠的路,賺更多的錢。”石雞壩鎮石雞壩村黨支部書記李小文興奮地說道。
李小文提到的高速公路就是全長100多公里的武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這是甘肅省南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出口路和旅游路,更是改善文縣交通落后現狀、完善公路路網結構、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路。
2022年,文縣主動對接施工單位,做實做細各項工作,加快武九高速服務區和出入口建設速度,確保項目節點性重點工程如期完成,全面推進武九高速(文縣段)項目建設。
建設者爭分奪秒——
2022年3月31日,武九高速公路高樓山隧道出口左線順利完成掘進任務;6月1日,武九高速控制性工程文縣尖山溝特大橋順利合龍;8月7日,武九高速公路土建四標實現主線全幅貫通……伴隨著重要節點性工程依次完成,12月31日,武九高速(文縣段)71公里實現通車。
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為招商引資奠定堅實基礎。
2022年,文縣成功舉辦招商推介會,簽約19個招商引資項目和購銷協議,總金額5.02億元;同時,在第二十八屆蘭洽會“民企隴南行”活動中,成功簽約11個項目,簽約資金40.4億元。
一系列“組合拳”帶來了顯著成效。去年,文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9億元,同比增長8.8%,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3.01%,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增速位列隴南市前列。
文縣縣委書記文元旦說,文縣始終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理念,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攻堅行動,除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加快推動水利、市政、新基建、新材料產業園、非金屬礦綠色開采加工利用、景區開發等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聚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2月11日,文縣舉行了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今年,文縣共謀劃“六個清單”項目93個,總投資310.9億元,較去年增長20.4%。
促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再上臺階
去年年底,文縣尚德鎮尹家壩村舉行了股民分紅大會。張本翔是參與分紅的群眾之一,“我們的村黨支部很給力,帶著村民搞發展促增收,大家都得到了實惠。”他高興地說。
近年來,尚德鎮始終把群眾增收致富作為中心工作,通過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即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輻射帶動群眾增產增收,在實現共建共享同發展目的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旅融合,按照“春賞花、夏戲魚、秋采果、冬收菜”的思路,讓尹家壩村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尚德鎮尹家壩村黨支部書記周海賢介紹說:“按照黨支部引領、村集體持股、群眾入股的‘黨建+’模式,148戶群眾入股190.8萬元,入股土地65畝,已建成彩虹滑道、伊人湖、果蔬采摘等體驗區,從2021年12月31日試營業至今,總收入63.4萬元,今年春節期間單日收入最高達2.8萬余元。”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文縣一直努力讓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企業,也能養一方群眾。
2月上旬,中寨鎮紋黨產區代元有限公司大院內,工人們正在忙碌,將成堆的紋黨參進行沖洗、分揀、上串、晾曬、搓揉。
代元有限公司是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中寨牌”紋黨品牌的帶動下,先后與471戶群眾簽訂入股合作協議,與主產區1500多戶農戶建立合作關系,每年為當地解決140個中長期就業崗位和80多個短期就業崗位,讓周邊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的愿望。
壯大農業產業促進群眾增收,為文縣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2022年,文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一體推進“五大振興”,先后創建53個示范村,整合用于產業發展資金2.81億元,大力發展優勢果蔬、特色養殖等短平快新興產業,基本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目標。2022年新發展特色產業15.78萬畝,落實到戶獎補資金1106.1萬元,惠及3687戶脫貧戶和“三類戶”。
由點成線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1月12日,白水江調查隊前往文縣尚德鎮周家壩村開展調查時,一只不常見的大型猛禽在空中俯沖,追逐剛要起飛的綠頭鴨。白水江調查隊隊員王鈞亮捕捉到了該猛禽的珍貴畫面。經鑒定,他們看到的是國家一級珍稀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棲息文縣是生態環境向好的有力佐證。
近年來,文縣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碧口鎮李子壩村位于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文縣遠近聞名的茶鄉,2003年始,李子壩村村民自發成立森林巡護隊,與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合作形成社區共管模式,杜絕全村亂捕亂獵、盜砍盜伐行為。幾年下來,李子壩村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20年前消失活動蹤跡的水獺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6500公頃的森林也愈發茂盛。2011年,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將李子壩村“社區共管”模式推廣至全區。
“生態文縣綠色崛起”不止體現在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李子壩村。采訪時,記者深切感受到,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文縣干部群眾對綠水藍天、優美環境的需求和追求從未像今天這般迫切。
去年春季以來,文縣103個單位齊上陣,針對公路沿線全年少綠、冬季缺綠、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著力開展生態廊道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建設生態廊道215公里,共栽植各類苗木207.75萬余株。昔日的棄渣場、垃圾點都改造成了美麗景觀。
“今年,我們還要在高樓山以南,將生態廊道建設往北前進65公里。未來四年,逐步實現生態廊道覆蓋國道和縣鄉主干道,讓老百姓生活更美好,讓綠色成為文縣發展的底色。”文縣自然資源局三級調研員趙玉林說。
將發展重心轉向綠色崛起的文縣,開始釋放新的信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引領。
潮涌隴之南。文縣,正迎春奮進!(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見習記者?馬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