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4-07
- 點擊:326
- 來源:隴東報
?????據隴東報報道(通訊員劉新艷)近期,小麥進入返青拔節關鍵期,西峰區農民搶抓農時,加強田間管理,為18萬畝小麥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走進董志鎮陳戶村,筆者看到村民王芳在給麥田施肥。與其他麥田不同的是,王芳家的麥田鋪著一層地膜。“這塊地是去年的覆膜玉米地,玉米收了以后,我沒有揭地膜,就種上了小麥。”王芳說。
“將玉米收了以后復種小麥,小麥收了以后繼續種大豆,這是‘兩年三熟’模式。”西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站農藝師魏建榮介紹,這種輪作倒茬種植模式是西峰區近年來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的科學嘗試。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地膜可以用三次,既可保墑增溫,還可除草增收、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抑制土壤風蝕沙化。
在西峰區彭原鎮五郎鋪村的“兩年三熟”示范基地,這里的小麥田沒有覆膜,全程機械化施肥。去年,西峰區充分考慮到當地氣候、溫度、地形等自然條件,建設了標準高、科技含量高、種植水平高、經濟效益高、服務質量高的絲路寒旱農業“兩年三熟”高產示范基地。基地以糞肥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耕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集中示范連片種植優質冬小麥1500畝。
到6月中下旬冬小麥收獲后,種植戶可騰地倒茬,復種大豆、糜子等作物,這種采用冬小麥—糜子、馬鈴薯、大豆、蕎麥—玉米、谷子、大豆的“兩年三熟”種植模式,推動種植業由“一年一熟”向“兩年三熟”轉變,提高土地產能,提升農業產值。
為進一步提升糧食產量,連日來,西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各鄉鎮的田間地頭,開展田間管理技術指導。
“施肥盡量用追肥機,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施肥過程中將拱起來的土掩埋到小麥根部,可以提高小麥的抗旱能力。”西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站站長賈娟娟說,一類麥苗田采取鎮壓措施、控旺轉壯,二三類麥田趁墑情每畝追施7.5-10公斤尿素、3-5公斤磷酸二銨,促弱轉壯,助力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