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6-02
- 點擊:268
- 來源:甘肅日報
????初夏,走進文縣丹堡鎮,白水江畔的晨霧還未散去,田間地頭卻到處是忙碌身影,拳頭大的“土豆”在鋤頭下“躍”土而出,圓潤金黃,甚是喜人。
作為文縣種植馬鈴薯的主要鄉鎮之一,丹堡鎮因地制宜,因需施策,鼓勵和引導村民推動“短平快”農業特色產業創新發展,今年,在沿河川壩地帶和高半山地區發展種植的5000余畝馬鈴薯迎來了豐收。
連日來,丹堡鎮尹壩村的早市格外熱鬧,商販和村民的貨車、三輪車往來交織,路邊停放有序,車上拉的都是“訂單土豆”。“我們不愁賣,種得放心,賣得又有保障。”文縣丹堡鎮郭尹壩村種植戶馬平安一邊忙著過秤,一邊高興地說,去年冬天,鎮里和村“兩委”積極聯系了文縣農業農村局、文縣益農農特產品有限公司和臨洮縣四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給我們提供了優質籽種和地膜,還有全程技術指導,現在他們又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回收。
對農戶而言,一年好景,莫過于豐收。丹堡鎮尹壩村種植戶郭彩平在忙活的同時,心里已經打好了豐收的“算盤”:“今年,一畝地能挖6000斤左右,按每斤1.7元的價格出售,每畝地能賣到近一萬元。”
“小土豆”衍生出“大產業”。“丹堡鎮是蔬菜大鎮,蔬菜產業是鎮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丹堡鎮黨委書記蔣磊介紹。
近幾年,在丹堡鎮積極探索下,挖掘出了“黨建引領+政府引導+合作社示范帶動+農戶”的發展新路子。全鎮大力推廣規范化壟作、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持續推動土豆、架豆、三蒜等蔬菜產業規模化種植并實現提質增效,讓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像丹堡鎮這樣的“豐”景圖,在文縣石雞壩、石坊等鄉鎮隨處可見。
近年來,文縣因地制宜,按照“優化結構、推廣良種、改善品質”的發展思路,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利用產業扶持資金,采取產業獎補形式,鼓勵群眾標準化種植冬播馬鈴薯。同時,大力推廣優質脫毒等品種,并選派農技員到田間地頭開展種植和管理技術指導,讓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今年文縣共發展種植馬鈴薯10萬畝,其中冬播馬鈴薯2萬畝,春播馬鈴薯8萬畝,畝均產量4000至5000斤,畝均產值約4000至6000元。除訂單的公司回收外,其他馬鈴薯上市后,主要銷往隴南、天水和鄰近的四川廣元等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煜宇?通訊員?劉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