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6-13
- 點擊:280
-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俞樹紅
6月9日,甘肅省美食產業發展現場會暨臨夏美食節在臨夏州舉辦。近年來,臨夏州立足資源稟賦、特色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機遇,把美食產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壯大縣域經濟的“五個百億級產業”之一全力培育,堅持全鏈條打造、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七大工程”,美食品牌效應持續放大,美食產業體系雛形初步構建,打響叫亮了“河州味道·臨夏美食”品牌。
臨夏州商務局局長陜國賢說:“全州正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開創臨夏美食產業發展新格局、構建美食產業發展體系,挖掘優秀歷史文化和傳承脈絡、做大做強臨夏美食產業。”
臨夏州出臺支持美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獎補政策,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先后落實獎補資金4362萬元、貼息資金360萬元,發放美食產業創業貸款2357戶、2.64億元。美食產業帶動臨夏群眾在國內外各地開辦餐飲門店2.98萬家、從業人員16.47萬人,食品產業鏈就業人員達30多萬人。
記者隨同來自全國各地美食專家和餐飲企業代表一同觀摩了河州味道美食文旅街,領略了臨夏市融合臨夏牡丹元素和特色美食文化,打造的一條集文化、旅游、美食于一體的“河州味道”美食文旅街區。
走進臨夏縣河州苑美食大觀園,36家農家樂一家比一家生意火爆,各類菜肴美味撲鼻而來,香味濃濃。
被譽為“河州美食第一村”的折橋村,農家樂一家緊挨一家,全村721戶,農家樂就有140余家,年營業額達1.2億元,年收入達5000萬元,戶均收入20—50萬元不等。折橋村美食產業的發展,不但解決了當地群眾1000余人就近就業,而且是臨夏市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有人說,這里的農家樂是舌尖臨夏美食的縮影,更是食客的天堂。
打造臨夏百億級美食產業,是臨夏州委、州政府立足臨夏特色優勢和發展條件,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帶動產業發展、擦亮城市名片、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撐,更是增進城市交往、深化文化互動的橋梁紐帶。
今年,為進一步規范美食產業發展,引領美食產業優化結構、擴大集群、提升綜合競爭力,臨夏州堅持高起點推進美食產業發展,編制了《臨夏回族自治州美食產業發展規劃》。
臨夏州副州長李勇在現場解讀中表示,臨夏美食產業作為全州五大百億級產業之一,以“傳承、創新、包容、開放”為主題,以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產供應基地為目標,深入挖掘臨夏美食特色資源,強化規劃引領。著力打造從田間地頭原材料生產到集約化、信息化、數據化的食材物流供應鏈;從食品及副食品研發生產到個性化、品牌化、多元化餐飲消費市場供給;從“河州味道”品牌門店甄選打造到集生產加工、網絡運營、消費服務、文化體驗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全流程產業鏈,力爭讓臨夏美食產業逐漸升級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興主導產業。
臨夏美食品類豐富、做法精巧、口感唯美,極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現已形成十大名菜、十大小吃、十大名點、十碗名面、十大名宴五個十的“河州味道美食體系”。這次美食盛會中,臨夏州又被授予“國際絲路美食名城”?“中國清真美食名城”“?清真菜技藝傳承基地”和“全國生態食材基地甘肅工作站”。
“希望臨夏州擦亮‘國際絲路美食名城’金字招牌,提升臨夏餐飲業的產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進程,促進臨夏經濟社會和餐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一帶一路’城市美食文化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邢穎在致辭中高度評價臨夏美食產業發展。
臨夏州審時度勢,緊盯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方向,針對美食產業短板,主動上門、精準對接、靶向招引,與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合作。該公司董事長惠增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與臨夏州初步達成共識,擬成立惠發(臨夏)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由政府控股,企業運作,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打造一個產業+文化+互聯網美食產業鏈條,讓產業+文化構成臨夏獨具特色的美食格局;互聯網與金融融合發展,助推臨夏美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下一步,盡快幫助臨夏制定臨夏特色食品標準,建起臨夏美食全產業鏈(預制菜),打造獨具特色的民族美食產業鏈條,讓臨夏美食走出省內,走向世界。”